马友德的个人概况?梁磊的人物简介

生活常识 2023-05-24 20:390生活常识www.shimianzheng.cn

马友德的个人概况

马友德,二胡演奏家、教育家。1930年1月生于山东省齐河县。少时喜音乐,中学时拜陈朝儒教授为师学习二胡。1949年入山东省人民文工团;1950年入华东大学艺术系音乐科学习音乐,并开始教授二胡;1951年入山东大学艺术系音乐科,师从德国大提琴家曼哲克教授学习大提琴;1952年于华东艺术专科学校音乐系任教二胡专业。1958年至今于南京艺术学院音乐系任教,其间师从大提琴家陈鼎臣教授深造大提琴并在上海音乐学院兼教二胡。
在二胡教学中,一方面研究民族民间二胡演奏的技法及韵味,另一方面研究苏联小提琴家米强斯基的“中间位置论”,中西结合用于二胡教学中。
马友德在五十多年的二胡教学中培养了一大批全国著名的二胡演奏家,如陈耀星、朱昌耀、周维、欧景星、卞留念、邓建栋、王少林、芮小珠、许可、高扬、陈军、余惠生、杨易禾、钱志和,还有年轻的邢立元、顾怀燕。1993年被中央电视台誉为二胡界的“马家军”。
马友德的音乐作品有二胡协奏曲《孟姜女》(与人合作);二胡独奏曲《喜庆丰收》、《欢庆》(执笔);民乐合奏曲《夺粮组曲》、《龙舟》(执笔)。另有不少论述二胡教学的文章见诸报刊。《大师教二胡》VCD、《马友德演奏专辑》由江苏音像出版社出版,颇具影响。

梁磊的人物简介

梁磊 自幼五岁随爷爷板胡演奏家梁守仁、父亲梁大成学习民族打击乐,戏曲豫剧。后随音乐教师童天震老师学习 ,随安徽省二胡优秀教师杨全喜先生学习二胡演奏 ,先后跟随中国著名二胡演奏家邓建栋老师 ,中国二胡艺术大师闵惠芬老师学习 。并跟中国著名作曲家张殿英先生学习。

邓建栋二胡曲《相望》的简介

《相望》作曲曹元德 二胡邓建栋
乐曲采用了福建闽南戏曲音调为素材创作而成,作于一九八二年五月,乐曲具有浓郁闽南乡音,以深情委婉的旋律表现了渴望团聚的心情。
著名二胡演奏家曹元德先生,江苏省江阴市人。一九四一年八月出生,从幼年就喜爱二胡,一九六一年考取南京军区前线歌舞团,师从著名二胡演奏家、作曲家、教育家张锐老师。在团里担任二胡独奏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上海分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二胡学会理事,上海二胡学会常务理事,苏州民族乐器一厂顾问。曹元德先生现已编入“世界名人录”、“中国专家大辞典”、“东方之子”。一九八七年进入上海民族乐团至今。
四十年的艺术生涯中,曹元德在二胡演奏上已形成自己独特风格。尤其对二胡的音色非常讲究,音色纯美,感情真挚,技巧娴熟。一九六五年到一九九九年后曾随中国前线歌舞团,上海民族乐团出访过“印度尼西亚”、“柬埔寨”、“前苏联”、“波兰”、“匈牙利”、“阿尔巴尼亚”、“德国”、“美国”、“瑞士”、“新加坡”、“台湾”、“香港”等地演出,受到好评。多年来在音乐艺术生涯中,除演奏外,还创作了十多首二胡乐曲以及两部小歌剧音乐和舞蹈音乐。在二胡创作中如“闽江行”、“相望”、“牧羊女”、“春游太湖”、“祖国-我的摇篮”、“欢乐的少年”、“春韵”、“吐鲁番的金秋”等作品在列届音乐作品比赛中获一、二等奖和优秀创作奖。以上大部分作品已由中国音乐出版社和上海音乐文艺出版社出版。一九八四年创作舞蹈音乐“采蘑菇”荣获总政文化部音乐创作优秀奖。在上海民族乐团期间,曾参加第一届、第二届海内外江南丝竹比赛,荣获一、二等奖。
一九九八年荣获上海音乐家协会“德艺双馨”奖。
在二胡教学中已为音乐院校及文艺单位输送了三十余名二胡音乐人才。一九九四年九月六日其与兄曹元龙先生在上海成功举办了二胡教学成果汇报专场音乐会,受到好评。
邓建栋,1963年出生于无锡。青年二胡演奏家,国家一级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二胡学会理事、中国人民大学艺术教育中心客座教授,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政治部歌舞团独奏演员。

哪位高手帮忙详细介绍下民间派二胡与学院派二胡在坐姿与演奏方面的区别

  民间派和学院派?现在还有这种说法?我只知道现在有业余爱好者、剧团演奏者、学院师生这三种大致上的差别吧。这三者没有非常明显的坐姿差别,他们的差别主要在演奏方面。
  业余爱好者,注重听觉,一般少有人研究乐曲哲理和技巧表达这一方面。
  剧团的演奏者很大程度上受过专业的二胡教育,他们和学院派的差别就在于学院派对乐曲的内涵追求更加精致,对演奏技巧的追求更加细腻,很多学院派的演奏家如宋飞、于红梅她们你可以听于邓建栋、陈耀星这些剧团演奏家在演奏相同乐曲时的处理是有很大不同的。你可以看,在众多专业性的大赛中,获奖的大多都是学院的学生,这说明学院派的演奏层次要比其他高一些,乐曲富含的哲理更多,俗话说就是经得起推敲。
  刘天华和阿炳,我引用了西祠胡同网友胡迷的一篇帖子,如下
  刘天华与阿炳是代的人,二者都对二胡等民间乐器作出了杰出贡献,他们都有各自的绝活.我觉得把这个问题讨论透对了解二位大师的身世、经历以及作品的创作由来,对我们拉好他们的作品还是有意义的。
  一、生平与贡献: 刘天华是把民间的二胡办到大学讲台的第一人,那时候的二胡,是叫花子的工具,从二胡的结构上来讲用的是子弦中弦,音小而易断,高把位很少用,只是经过浏览。表现非常有限,只是一些小调、歌曲地方戏,的伴奏乐器。刘天华放弃了家乡琵琶、二胡教学月薪80块大洋的美差,受邀到北大教授二胡,只拿40元,经济上的反差没有阻挡弘扬民乐的脚步。二胡推广上在当时崇拜洋号洋乐小提琴的年代,二胡被人嘲笑嗤之以鼻,其难度比起今天我们仅是学习二胡难度是不可比拟的。就是在这二胡外界受到鄙视,内部自身要发展的双重困境下,创作了苦闷之讴。而在军阀乱战的年代里,好不容易谋到小学教师职位,由于不会溜须拍马,仅连这样的卑职也被别人挤占。祸不单行的他父亲又去世,加之自身疾病。一首病中吟独发问世。外人看二胡,悲凉凄惨之乐,是他,创作了节奏明朗的光明行,舒展二胡表现力的空中鸟语。
  阿炳由于出生道家的私生子,从小在公众场合受到挖苦打击,干脆闭门与道门学习道乐。吹拉弹唱无所不能,舞台演艺样样都能顶缺。眼疾使他告别了道场,走向了民间。,在那时的国乐倍受冷落的年代,民间艺人生活凄凉。但他从不主动乞讨,骨气凌傲。就是在这种困境下,诞生了二泉、听松等乐曲。等到为他录音时已是病入膏肓,多年不碰琴。用了借来的琴,给我们留下了传世之作。
  他们对二胡事业的贡献
  刘天华拓展了二胡的发展空间,十大名曲划了二胡的一个崭新年代。并第一个在高等学府创建了二胡专业。使二胡从民间走向舞台。
  阿炳开拓了用于伴奏的托胡也就是低音二胡,以他创作了二泉映月,使二胡从中国走向世界。
  二、二者的共同与不同点
  1、共同点。
  他们都对音乐付出了毕生精力,琵琶、二胡等众多乐器无所不能。音乐理论实践无所不精。
  都生活在同样一个崇洋洋乐、国乐在最低潮的年代,一个需要英雄的年代,苦难都是他们最好的老师与创作源泉。
  2、不同点。
  生活上刘天华的处境要比阿炳好得多,尽管几经周折每月有固定的收入,是大学的教授,中小学的教师,是“国”字号的;阿炳是民间艺人,街头卖艺为生。是“民”字号的阳春白雪同样生辉艺术殿堂。
  作品上刘天华的除了反映疾苦、悲愤的作品以外,良宵、光明行、空山鸟语是较为欢快、希望之作。阿炳的作品都是底层民间生活的写照。鲜有欢快的东西。
  艺术表现上刘天华学过小提琴、琵琶,他的作品弓法上采用了小提琴的东西,
  如一弓多音在苦闷之讴中有多处出现;阿炳创出了民间特有的浪弓。
  指法上刘天华的用的一音多指,如空山鸟语中的轮指,阿炳多用的是一音多指,如听松的引子等。
  更为显著的是滑音的处理上,阿炳的滑音硬而快,显出骨气与抗争。刘天华的滑音委婉,保留、经过音的小提琴痕迹较重。
  三、 继承与发展。
  了解了一些东西以后,一个感觉是他们的东西不太敢拉,也不能随便拉。这使我们想到京剧里的派系,一点别别翘就可能是一个派系,你模仿的再好没有拜师一听就露破绽。我们业余的要拉他们的东西一定要做很多的前期工作,看书,听带子、听讲座,了解作者身世、创作背景、表现特点,作诗的功夫在诗外。
  一个问题是发扬的传承问题,重点表现在良宵、二泉映月上面。由于当时的二胡本身制造的表现力以及音乐的时代感不同,有加强可听性的必要。因为阿炳是多时不碰琴还是借别人的琴在拉,不要说几年,就是几天我们的手都僵,别人的琴更不习惯,可想而知阿炳的功夫了不得。所以不能全部以他的录音为模,应该取其精华。最典型的是宋飞的骨硬感,和朱昌耀的美化版。关于良宵很多版本,拉得过硬,过快。表现良宵的名符其实不到位可听性不太好,朱昌耀开了先河,降低速度、加花演奏好听的很。如果演奏型式是齐奏,速度与技法不要太多的加花容易混乱混饨。
  剩下的思考问题,我们现在有这样好的条件不为生存所犯愁,不为创作去烦心,单是二胡本身的学习。我们都没有攻克,比起先人,敬佩!惭愧!还有什么独奏曲比他们更难的吗!

Copyright@2016-2025 www.shimianzheng.cn 失眠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