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子牙转世成了谁(封完神后的姜子牙,到底去了哪里)
封完神后的姜子牙,到底去了哪里
众所周知,姜子牙,姜姓,吕氏,名尚,字子牙,号飞熊。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韬略家,周朝开国元勋,商末周初兵学奠基人。姜子牙真正为人所熟知是在明代古典神魔小说《封神演义》,这里的姜子牙,乃是昆仑山玉虚宫元始天尊门下的阐教弟子之一,后被派下山辅佐明君周武王姬发反商伐纣,代理封神,推翻恶君商纣王后,奉法旨敕封三百六十五路正神。书至封神完便到此结束,没有给自己留个神位的姜子牙,到底去了哪里了呢?
传说中的姜子牙
民间传说,姜子牙本给自己留了一个天启大帝”,但无奈姜子牙的老婆占了一个神位,位置“天启大帝”神位给了黄飞虎。至此封神榜三百六十路神仙满额,鸿钧老祖与女娲娘娘只好给了姜子牙一个特权,姜子牙执掌封神榜和打神鞭,只要他所到之处,不管神位高低,姜子牙都可以暂借他的神位,名曰“明神”。,在民间,盖房子时,房顶中央都要留下姜子牙的神位并用黄表书写“姜太公之位”,或有“姜太公在此诸神避位”之说。并且,传说中,在关二爷出任守护神之前民间都是拜姜子牙。
,姜子牙也得食人间烟火,那就是在供奉每一位神明时,第一缕青烟需由姜子牙收取。,事情并未到此结束,清代神魔小说《锋剑春秋》之中,姜子牙投胎转世为“孙武子”,之后又二次转世成为一个叫“孙膑”的人,与秦始皇麾下王翦各请诸路神仙布阵斗法。可以说是《封神演义》的姊妹篇了。
历史上的姜子牙
,历史上的姜太公,没有封神一说,并没有成为神仙而是成为了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第一任君主,为齐国在诸侯相争的乱世,建立了大国的基础。姜太公被封齐国后,安心治理国家,修明政事,顺其风俗。又因齐国地处沿海,发展渔业盐业优势。国泰民安,因而人民多归附齐国,齐成为大国。至周成王年幼即位之时,管蔡叛乱,淮夷也背叛周朝,成王派召康公命令太公说“东至大海,西至黄河,南至穆陵,北至无棣,此间五等诸侯,各地官守,如有罪愆,命你讨伐。”齐可以征讨各国,形成大国、定都营丘。周康王六年,姜子牙卒于周首都镐京,岁寿139岁,子丁公吕伋继位。
姜太公生前受百姓爱戴,死后,后人更是崇敬有加。到了明代许仲琳为崇敬太公无法形容时便以神面化之编着了一部《封神演义》,将太公的神奇和威严刻画的淋漓尽致,成为了驱邪扶正的偶像。这些虽然超出了历史的真实,但却反映出姜子牙在人们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姜子牙是什么神真实的姜子牙
姜子牙(约前1156年—约前1017年),姜姓,吕氏,名尚,一名望,字子牙,或单呼牙,也称吕尚,别号飞熊。商朝末年人。
其先祖为四岳,佐禹平水土甚有功,虞夏之际封于吕,从其封姓,故以吕为氏。出生地主要有东海说和河内说。《孟子》的《离娄上》和《尽心上》两章都提到姜子牙“居东海之滨”;《吕氏春秋·首时》也说,“太公望,东夷之士也”;《史记·齐太公世家》也说他是“东海上人”。但这些说法都很笼统含糊。晋代张华《博物志》说得较为明确“海曲城有东吕乡东吕里,太公望所出也”;《水经注·齐乘》也说,“莒州东百六十里有东吕乡,棘津在琅邪海曲,太公望所出”。
姜子牙后辅佐了西周王,称“太公望”,俗称太公。西周初年,被周文王封为“太师”(武官名),被尊为“师尚父”。姜子牙是齐国的缔造者,周文王倾商,武王克纣的首席谋主、最高军事统帅与西周的开国元勋,齐文化的创始人,亦是中国古代的一位影响久远的杰出的韬略家、军事家与政治家。历代典籍都公认他的历史地位,儒、法、兵、纵横诸家皆追他为本家人物,被尊为“百家宗师”。
姜子牙辅佐武王伐纣,牧野之战纣兵大败,纣王登台自焚而死,从此商亡周立。
姜子牙在齐国的时候,修明政事,顺其风俗,简化礼仪,开放工商之业,发展渔业盐业优势,因而人民多归附齐国,齐成为大国。到周成王年幼即位之时,管蔡叛乱,淮夷也背叛周朝,成王派召康公命令太公说“东至大海,西至黄河,南至穆陵,北至无棣,此间五等诸侯,各地官守,如有罪愆,命你讨伐。”齐可以征讨各国,形成大国、定都营丘。
姜子牙是一位满腹韬略的贤臣和非凡的政治、军事家,一直受历代统治者崇尚,这在《诗经》等唐朝以前的许多史料及文学作品中颂文颇多。唐太宗即位后,外夷相侵,内患未除,政局动乱,国家面临着百乱待治,百废待兴的情况,为了达到“安人理国”的目的,便自称他是姜子牙的化身,在磻溪建立太公庙,他用这一举动告诉人们,他要象周文王访贤并重用姜子牙那样的贤臣良将,他后来果然得到了一大批治世理国的人才,终于实现了“贞观之治”。唐玄宗为求国内安宁,需要像姜子牙那样披肝沥胆,呕心沥血,忠贞不二的勤勉事主的人才,便于公元731年(开元十九年)敕令天下诸州各建一所太公庙。并要求以张良配享,在春秋仲秋月上戊日祭祀。每当发兵出师或各将领及文武举人应诏,都要先去太公庙拜谒。公元739年(开元二十七年)追谥姜子牙为“武成王”,成为中华民族“武”圣人。公元1072年(宋神宗熙宁五年)为抵御外寇入侵,下令要求各军事将领必读《太公兵法》。
1972年从山东临沂银雀山汉武帝初年的墓葬发掘出的《六韬》残简,来校勘存世的各种《六韬》版本和本注,说明了《六韬》一书,在汉武帝以前就流行开了,否定了《六韬》是古人伪托吕尚所着的怀疑,进一步证实了姜子牙在军事理论上的著述是真实的。他在军事理论方面,在政治、经济斗争的策略思想方面,都为子孙后代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丰富的遗产,人们称他是兵家权谋思想的始祖。
中国古代的兵论、兵法、兵书、战策、战术等一整套的军事理论学说,就其最早发端、形成体系、构成学说来说,都始自齐国,源自太公,所以说太公为兵家宗师、齐国兵圣、中国武祖是当之无愧的。可以说,没有太公理论及其所建立的齐国兵家,则不会有如此博大精深、智谋高超、理论完整、源远流长、绵延不断、影响巨大的中国兵学理论学说。中国古今著名的军事家孙武、鬼谷子、黄石公、诸葛亮等都学习吸收了太公《六韬》的精华,太公的文韬武略被当今世界上的政治、经济、管理、军事、科技等各个领域所借鉴。
姜子牙治国,确立了“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的治国方针,在齐国数百年的发展史上,代代相传,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确立了齐文化的历史地位。太公已去世3000余年了,人民崇拜他的高尚人格,悼念他的丰功伟绩,以朴实的感情编造出他的很多神话故事歌颂他。说他曾在昆仑山学道,后奉师命下山助周灭商,灭商之后又奉师命发榜封神。这在《太平御览》和《封神记》等书上逐步把他神化了。到了明代许仲琳为崇敬太公无法形容时便以神面化之编着了一部《封神演义》,把他说成是管天下所有神的神了,太公的神奇和威严,成为驱邪扶正的偶像了。这些虽然超出了历史的真实,但却反映出姜子牙在人们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在唐宋以前,姜子牙被历代皇帝封为武圣,唐肃宗封姜子牙为武成王,宋真宗时,又封姜子牙为昭烈武成王。到了元朝时期,民间对姜子牙增加了一些神话传说。到明代万历年间,许仲琳创作了《封神演义》小说,姜子牙执掌封神榜却不在其录中。
小说中,三清在嵌压封神榜的时候,确定了三百六十五部正神。而姜子牙命中无福成正果,原始天尊知其赤诚、正直,他在麒麟崖上攻读兵书40载,有才干,精通六韬三略,所以派他下界顺天道,助周家得主天下,享位极人臣之福。其间原始天尊赐姜子牙打神鞭,封神完毕之后,奉还此鞭,原始天尊念其封神有功,故而不收,并特许他可云游众神部,每去一处,该部正神暂时让位,就是所谓的“太公在此,诸神回避”,也有说是“太公在此,诸神退位”。
另有传说,姜子牙、孙膑、诸葛亮、刘伯温代代相传。
姜子牙根骨不好,转世重修为孙膑,结果又被师弟搞断了腿,一辈子坐轮椅,形象不佳,再转世重修为诸葛亮,所以诸葛亮爱坐轮椅(前世的习惯),又为刘备所累 火烧藤甲军,伤了阴德,不能成仙。无奈再转一世刘伯温,助朱元璋搞定蒙元。功成身退,了道成仙,据说,刘伯温帮朱元璋得了天下,封了大官,一天无意经过一 座庙,庙里有座石碑,碑上写着“先姜尚,后孙膑,五百年前诸葛亮,五百年后刘伯温,始知自己是诸葛,吕尚(即姜子牙)转世,遂辞官而去。
《封神演义》中的姜子牙死后没有神位,最终魂归何处
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姜子牙封了所有人,却没有封自己。
笔者今天与您一起探讨。
一、榜上有名
在封神榜中,其中一回,姜子牙得到了截教的宝物聚魂幡。元始天尊大喜道
“此物可除去武王及姜子在封神榜里的名字。”
大家注意,不仅姜子牙连武成王也是在封神榜里有名字的。
封神是对仙家的一种惩罚,众所周知,道家最求无欲无为,逍遥自在,做了神以后就要受到天规天条的束缚,众仙再不能为所欲为
有人说,这才是元始天尊对姜子牙的真正眷顾。
二、生来福薄
姜子牙把所有的官职分封完毕之后,就只剩下玉皇大帝了,他想玉皇大帝一职非自己莫属,于是高兴地用家乡方言宣布“玉皇大帝,咱且来”。
话还没有说完,一个衣衫褴褛的人已经坐到玉皇大帝的宝座上了,这个人名叫张且来。姜子牙的方言“咱”刚好跟“张”是相同的发音。
虽然姜子牙有些气愤,但封神不是儿戏,当着众多神仙的面,一切已然注定。
于是叫花子张且来做了玉皇大帝,而姜子牙却什么官也没有捞着,甚至连神仙也不是,只做了凡人的丞相。
三、转世成仙
依据清代成书的《六部春秋》
子牙未封神,死后肉身为周王室所祭祀。后周王无道,子牙肉身化为各种奸邪蛮夷,周朝大乱。
姜子牙灵魂转世为孙武,收徒鬼谷子王禅、王敖、黄伯央等人,孙武助吴国称霸,与越国隔江斗法,杀死72位龙王,杀孽太重,被天界问斩。临死托孤于弟子黄伯央,孙武之子孙操为黄伯央养大,后孙操为燕国驸马。
孙武转世为孙操之子孙宾(字伯龄),拜鬼谷子王禅为师,学会三卷天书,六甲灵文。为师弟庞涓所害,受膑刑,故又名膑。孙膑被齐国所救,后受太上老君赐青牛和杏黄旗。
之后孙膑为齐国昏君奸臣所害,黄伯央弟子乐毅伐齐,孙膑败乐毅复国。黄伯央大摆阴魂阵,孙膑破阵杀伯央,归隐。玉帝,太上,原始,通天,如来等令秦国统一六国。
截教新教主海潮老祖弟子王翦(闻仲转世)为秦国主帅,阐教新教主南极令门下不得出山。孙膑本不欲出山,父亲孙操为秦兵所杀,于是逆天而行,得阐教之助,大败截教,使秦国不得统一。
后海潮上告天庭,三教共开评龄会。孙膑无奈,退出归隐,秦国才得以统一。
到千宇年后,依据清代小说《月唐演义》,孙膑为唐朝时阐教教主。也就是说,子牙两次转世成仙。
姜子牙第六次转世是谁
姜子牙第六次转世投胎是白虎星殷成秀。姜子牙,亦作姜尚。其祖先曾做四岳之官,辅助夏禹整治水土有大功。舜,禹时封号在吕地,又被称为吕尚。夏,商几代,有的封给旁支子孙后代,也是有的子孙后代沦落普通,吕尚便是其远代后代。吕尚本姓姜,由于以其领地之名叫姓,称为吕尚。
姜子牙的介绍
姜太公约前1015年,姓姜,名尚,字子牙,号太公望,亦称飞熊。殷末周初东海之滨人,古史传说中的智谋人物,杰出的韬略家,军事家与政治家。因其先祖佐禹掌四岳有功,封于吕,故亦称吕尚,或吕望。
姜子牙于渭水之滨垂钓,遇见西伯侯姬昌,被拜为太师,周文王崩,武王即位,尊吕尚为师尚父,牧野之战后被封于齐国,因而也是齐文化的始祖。
他是周文王倾商,武王伐纣的谋臣,最高军事统帅及西周的开国元勋。辅佐执政周公旦,平定内乱,开疆扩土,促成成康之治。公元前1015年,卒于镐京。
历代典籍都公认他的历史地位,儒,法,兵,纵横诸家皆追他为本家人物,被尊为百家宗师。后世民间将其奉为神祇,唐代开始将其列入祀典。唐肃宗时期,追封武成王,设立武庙祭祀。宋真宗时期,追谥昭烈。
古代兵法有六韬,三略,合称太公兵法,相传为姜太公遗著,实为后人伪托。关于他的神话传说颇多,其中以封神演义最为典型。
《封神榜》姜子牙第六次转世是谁
第六次转世投胎是白虎星殷成秀。
姜子牙,亦作姜尚。其祖先曾做四岳之官,辅助夏禹整治水土有大功。舜,禹时封号在吕地,又被称为吕尚。夏,商几代,有的封给旁支子孙后代,也是有的子孙后代沦落普通,吕尚便是其远代后代。吕尚本姓姜,由于以其领地之名叫姓,称为吕尚。
人物形象
姜尚其奉命代理封神榜、执掌打神鞭,有法宝杏黄旗护体,骑着神兽坐骑四不相;深得师父元始天尊器重,被封为大周丞相,斩将封神,西周领军人物,统领着千兵万马的周朝军队,麾下有众多玉虚门人护法卫战。
和阐教叛徒申公豹亦敌亦友,最终为西周大军立下重大功劳,在封神台上成就封神大任。
擅长手使无饵直钩的钓鱼法,可令愿者上钩。土遁救助难民百姓,隐居磻溪,垂钓渭水,祸福由命,因不识人间善恶冷暖,生意故败,以此失了夫妻之缘。相貌年老,有人仙道行,武法双修,精通兵法和一些道术,生性厚道老实,喜好学道钓鱼。
更兼有主将领袖之才,与其座下部将多次大败商军。贵为天道灭商之士,天命重任在身,曾火烧玉石琵琶精,得陆压所授斩仙飞刀,斩杀了九尾狐狸精所化的苏妲己等多名反天为纣的劲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