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娥出身卑微,只是一个卖唱女,为何竟差点成为第二个武则天?一
刘娥出身卑微,只是一个卖唱女,为何竟差点成为第二个武则天
刘娥论出身并不寒微,她的祖父和父亲在都有显赫的职位,只是她命运不幸,刚出身即父母双亡,尚在襁褓中便被寄养在母亲的娘家。她的祖父、父亲都是有才能的人,她后来表现出的政治才能可能也和这有关。
刘娥册封皇后一事一直不太顺利,中间还搁置过一段时间,主要原因是她曾经做过歌女,而且曾经嫁过人,名叫龚美,这也成为她日后封后的一大阻碍,很多大臣反对刘娥为后。其中当朝的翰林学士杨亿拒绝为刘娥起草册封诏书。
刘娥在当皇后、以及后来的皇太后,逐步掌握宋朝政权的各个阶段面临着不同的政治敌人,都被她一一铲除或者贬官流放了,可见她是很有政治手段的,要不怎么和武则天并称呢,只是她最终没有走到武则天那一步。
刘娥在当皇后时期为了对抗以宰相寇准为首的大臣,巩固自己的地位,结交了丁谓、曹利用等人,并利用他们摆平了反对她的大臣。之后宋真宗去世,刘娥成为皇太后,又将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丁谓、曹利用两人贬官、抄家。
关于刘娥更为有名的一个流传,是“狸猫换太子”,即后来的宋仁宗,不过这都是民间戏剧化的结果,把刘娥歪曲成一个心胸狭隘的“奸妃”,但真实历史上并不是这样的,太子的生母是刘娥的侍女,仁宗刚出身便被刘娥带走交给杨淑妃抚养,并没有狸猫换太子一说。
一生无子,二婚嫁给宋真宗的皇太后为啥能被专宠49年
公元969年,刘娥出生在山西太原,她的祖父刘延庆是后汉时期的大将军,父亲刘通是宋太祖时期的领嘉州刺史,母亲也是大户人家的小姐,从小出生于官宦之家的刘娥却从未享受过大家闺秀的待遇。刘娥出生后不久,她的父母双亡,尚在襁褓中的刘娥成了孤儿,被寄养在母亲的娘家。
图片来源网络
寄人篱下的刘娥也并没有得到上天的庇佑,刘娥稍稍长大一些,母亲娘家的人就将刘娥卖到了青楼里当歌女,刘娥的嗓音曼妙,唱出的歌婉转动听,而且她还善于播鼗,在当地非常受欢迎。女人总想有个家,从小颠沛流离的刘娥爱上了一个名叫龚美的银匠,两人成婚后,刘娥便随着丈夫来到了东京汴梁谋生。
图片来源网络
初到东京的龚美夫妻生活过的并不如意,龚美每天为了生计发愁,为了能够活下去,他竟几两银子把刘娥卖掉了。机缘巧合之下,时任指挥使的张耆将刘娥推荐给了韩王赵恒,赵恒见到刘娥的第一眼就沦陷了!从此,15岁的刘娥掀开了自己崭新的一页。
宋太宗从乳母那里打听到张衡身边有一来路不明的民间女子,非常生气,于是便下旨将刘娥赶出来韩王府,又为儿子赐婚开国功臣潘美家的闺秀,赵恒不敢违抗旨意,又舍不得刘娥,于是他便将刘娥安排到了张耆的家中,两人时不时在这里私会,为了避嫌,张耆则从家中搬了出来,另辟栖息之地。
图片来源网络
宋太宗赵光义去世后,赵恒顺利登上皇位,成为了宋真宗,他没有忘记自己的爱侣刘娥,于是便派人将刘娥接进宫中,那时候,赵恒的原配潘氏已故,在位的郭皇后虽有生育,子嗣也几乎全部早夭,深受打击的郭皇后不久后就病逝了。
身在宫中,孤苦无依的刘娥与赵恒的杨淑妃成为了闺中密友,两人非常得宠,但彼此之间却从无嫌隙,公元1004年,刘娥被封为四品美人,随后几年中,刘娥又一路晋封为二品修仪、德妃,无父无母的刘娥孤苦无依,她认昔日的丈夫龚美为兄长,还为他改姓刘,就这样,刘娥硬给自己找了个娘家。
图片来源网络
刘娥虽然非常得宠,她跟随赵恒多年,却始终没有个一儿半女,一次偶然的机会,刘娥的宫女李氏受宠生下了赵恒的儿子赵祯,即后来的宋仁宗,因为李氏身份低微,于是在赵恒的默认下,李氏的儿子成为了刘娥的儿子,也就是民间传说的狸猫换太子。
“母凭子贵”的刘娥在公元1012年被册封为皇后,那一年,刘娥已经44岁,但却依旧被宋真宗宠爱,她没有倾世的容颜,但却有一颗积极上进的心!
图片来源网络
当年,刘娥被宋太宗嫌弃,逐出王府,无法在赵恒身边陪伴他,刘娥不仅没有抱怨,反而用这些时间不断充实自己,读书、画画、弹琴、下棋,等到赵恒当了皇帝时,刘娥的琴棋书画已非常精通,即便当了皇后,她也从不与后宫嫔妃争宠!
经过后天的努力,刘娥博古通今,对政务也是十分熟悉,宋真宗相信刘娥,也离不开刘娥,身为大宋历史上第一位摄政的皇太后,历史上经常拿刘娥与武则天、吕雉相提并论,历史上评价她“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这样高的评价,足以看出刘娥的人品!
图片来源网络
公元1033年,64岁的刘娥离开了人世,回顾她的一生,从15岁二婚嫁给宋真宗,到64岁离世,刘娥可以说被宠了整整49年!自古以来,皇帝大都多情,但刘娥却真真切切的让赵恒爱惨了,不然也不会将自己唯一的儿子赵祯交给刘娥来抚育,刘娥呢,她知道,美貌不可能作为一世固宠的资本,,她才会不断学习,让自己有些真本事,这样才能永远留住赵恒的心!
为何刘娥一生专宠
1、天生丽质,后天苦学
刘娥遇见赵恒之初,或许只是凭借其天生丽质,别有风韵而获得赵恒的宠幸。可是当被驱逐出赵恒府的时候,刘娥深深的认识到单纯只靠美貌是无法在尔虞我诈的宫中生存的,最重要的还是要有实力,有后台,才能够长期专宠,甚至即便没有赵恒的宠幸也能够生存。
随着年岁渐长,赵恒发现自己不但对刘娥没有忘情,反而对这个年过三十的女人越来越依赖。年少时候,赵恒的眼中或许只有男女之情,可之后宋太宗身体越来越不行,赵恒的担子越来越重,时刻面临很多的政治问题。
一些事情可以和大臣讨论,哪个大臣没有私心?赵桓渐渐觉得,只有刘娥才是真正和自己贴心的人,只有刘娥的很多建议才会完全从自己的角度考虑。
2、诚心待人,终有回报
当赵恒36岁的时候,宋太宗病逝,赵恒登基,随即把在宫外生活十五年的刘娥接进宫中。刘娥要面对的是如何处理后宫的权力斗争问题。当时后宫的女主人是郭皇后。郭皇后是宣徽南院使郭守文的次女。从赵恒还是襄王的时候就正式嫁入,之后坎坎坷坷度过了十多年。
郭皇后为人低调,对下属非常宽厚,尤其反对奢华,在宫中的口碑很好,众嫔妃和宫中的太妃都赞不绝口。以刘娥的力量,根本不可能与之正面抗衡。
人物评价
刘娥从卖艺的孤女,到开创大宋皇朝女主临朝先河的皇后,在中国历代后妃中,是一个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刘娥也是颇有作为的一代女主。她终结“天书”运动、结束党争、发行交子、兴修水利、创设谏院、兴办州学,为仁宗亲政后的“仁宗盛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刘娥擅权,至死不肯还政于宋仁宗,又时常着帝王服饰,宋廷重臣均忧虑其“行武后故事”,即效法唐代的武则天称帝。在群臣的阻力面前,刘娥压制欲望,最终并未走出这一步。故刘娥死后,包括宋仁宗、司马光、范仲淹等宋廷君臣对刘娥的评价是正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