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胖就是胖!成年后心血管死亡机率增
台湾有句谚语说,小时候的胖不是胖。越来越多证据证明,这句话是错的。在本周出刊的新英格兰期刊(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的一篇研究论文指出,年轻时的体重稍高,就会对未来成年时发生心血管死亡的机会增加。
研究方法
这篇研究是以以色列的入伍体检数据做研究,追踪在1967年到2010年之间以色列的入伍的年轻人,在后来发生死亡事件时的差异。
这个研究将所有年轻人以BMI(身体质量指数,体重除以身高的平方)分组,依最低到最高的BMI,分成小于5%,5%至24%,25%至49%,50%至74%,75%至84%,85%至94%,大于95%等7各组别。
研究结果
研究结果发现,从50~74%这个族群(BMI约落在20~22之间)开始,在成年人时发生冠心症死亡,或是心血管疾病死亡,或是整体死亡率,已经有明显爬升。随着体重增加,各种死亡率都逐步爬升。在>95%的族群,不管是冠心症死亡,中风死亡,突发性死亡,心血管疾病死亡,非心血管疾病死亡和整体死亡率,都明显增加。随着时间越久,体重造成的死亡率跟着上升。
相关讨论
在过往的研究中,已经有不少研究指出儿童时期或是青春期的肥胖与日后的冠心症死亡。,这篇文章是第一篇文章指出青春期的体重稍高(BMI介于20~22)时,就已经会对日后的健康造成影响。也,这可能改变我们对于青少年的健康观念,认为需要轻一点更好。
※更多内容请见《小黄医师的随手笔记》
小时候胖就是胖!成年后心血管死亡机率增
研究限制
因为这篇研究是以体检数据为基础做检查,并没有记录到抽烟,运动,体适能等其他可能影响心血管死亡的因素。也没有记录到这些年轻人在日后罹患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时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
结论
这篇研究指出在青春期时,即使体重在目前已知的合适范围(BMI介于20~22),在未来发生心血管死亡的机会已经大幅增加。而随着体重的增加,发生各种心血管死亡和整体死亡的机会都会大幅增加。,小时候的胖,绝对是不好的,要越早介入,将体重减少,才能避免成年人之后的各种不良并发症。
参考数据
Body-Mass Index in 2.3 Million Adolescents and Cardiovascular Death in Adulthood
本文出自小黄医师的随手笔记
※更多内容请见《小黄医师的随手笔记》
该文章《小时候胖就是胖!成年后心血管死亡机率增》由网友『初时模样』投递本站,如果您觉得该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和站长联系处理!另:该文内容未经本站核实,仅供参考,请读者自行研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