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磷脂可降胆固醇,蛋多吃也没关系?

健康养生 2023-06-01 09:350健康养生www.shimianzheng.cn

报系数据照

▇ 是非题,请打O、或△
(  )1.严格控制饮食,就能降低胆固醇。
(  )2.饮食清淡的人,比较不会有胆固醇问题。
(  )3.降胆固醇药物副作用多,最好不要吃。
(  )4.降胆固醇药物服用一阵子, 可在医师指示下停药。
(  )5.深海鱼类因富含omega 3多元不饱和脂肪酸,能降低胆固醇。
(  )6.鸡蛋含卵磷脂,可降低胆固醇,多吃一点没关系。
▇ 解答区
1.(△)
有些人为了维持健康与身材,餐宴时避免大吃大喝,尤其虾子等被视为含高胆固醇的海鲜类食物绝对不碰;三餐尽量吃素降低蛋、肉类摄取;吃烘焙食品,特地挑选养生、热量低的饼干面包。健检却发现胆固醇不但没降,还有升高趋势。
人体胆固醇影响因素可归纳为四大点饮食、先天基因、荷尔蒙、生活习惯。胆固醇来源除了食物,身体也能自行生成,大多数体内胆固醇是肝脏自食物中的饱和脂肪酸制造,一般人仅知要注意饮食,但没有正确选择食物,反而掉入食品陷阱。
观念错就容易吃错食物、无意间损坏健康。虾子虽号称高胆固醇食物,其实饱和脂肪酸低,对体内自动合成胆固醇的威胁性少;反倒是号称营养健康的烘焙类食品,外包装虽标注植物油,其实在制造过程中已改变化学结构,属「氢化油」,稳定性高、耐烘焙、香气浓,却是造成人体负担的饱和脂肪酸,增加人体生合成胆固醇量。
正确控制饮食才能有效达成健康目标,若本身有遗传性高胆固醇血症者或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患者,加上药物,也能将胆固醇降到需求值;而性别、年纪及生活习惯中的运动量、烟酒瘾等,也都会影响体内胆固醇量的生成。
2.(O)
饮食清淡的定义与标准因人而异,但整体来说,排除基因、药物、荷尔蒙的影响,少油少盐少糖,确实能降低三高风险。一般人会将素食当成清淡的象征,其实不少素食食品包括炸豆包等,在烹调过程中可能使用了饱和脂肪酸高的油品,反而提升高胆固醇风险。,汆烫过的青菜也会被加入肉燥或其他油品调味,若加入的油品属于高饱和脂肪酸,便成地雷。
「好油、好盐、好糖!」要求三餐不碰油、盐、糖很困难,那就要慎选添加物配方,将「少」改成「好」,降低饮食压力、吃得安心。
3.()
平常若易觉肩颈酸痛、头晕嗜睡,甚至心绞痛、胸痛胸闷,都可能是胆固醇超标导致血液循环不佳的征兆。而当一般民众抽血测得血中胆固醇过高时,医师会先卫教民众减少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取,并透过运动提升体内好的胆固醇。但若严格执行6个月后,仍未达标准值,医师通常会评估并依健保降胆固醇药物的给付规定来开立药品,民众不该抗拒药物救命。
而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患者,其胆固醇的控制必须比一般民众更严格,降胆固醇药物的使用更显重要。任何药物都会有轻微至明显的副作用存在,人体对不同药物也会有不同程度的过敏反应,且医师会针对民众的身体状况减量或甚至停药,民众不该因害怕副作用而未依医嘱用药。
4.(O)
医师开立降胆固醇药物后,会在3至6个月后重新检验患者血中胆固醇值,若已降至标准值下,医师会考虑停药,并建议每半年追踪。
但若是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患者,即使血中的胆固醇量已控制在标准值下,医师仍会依照不同病人的状况,调整药物剂量、药品。若能停药,也会持续追踪是否要重新开立胆固醇药物。
5.(O)
台湾营养权威谢明哲博士表示,Omega3在一般食物及油品内较少见,多是Omega6、Omega9,深海鱼类、藻类中的Omega3含量高,一般人会特别补充食用。而Omega-3和Omega-6这两种多元不饱和脂肪酸为必需脂肪酸,人体无法自行合成,可额外补充有助体内循环通畅,借此提高身体免疫力、降低发炎指数、调节生理机能等。若有服用鱼油营养品,进行开刀前,须先告知医师并停用一周。
6.()
卵磷脂虽然能乳化脂质、带走胆固醇,但在研究中一般是使用大豆卵磷脂,而非指鸡蛋卵磷脂。部分研究也指出,大豆卵磷脂乳化脂质的效果比鸡蛋的卵磷脂要来得好。
,蛋黄本身仍有较高含量的胆固醇,根据目前观念,健康人一天胆固醇摄取量每天不宜超过300毫克;但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的三高慢性病患的摄取上限标准较严格,每天以200毫克为限。
简单来说,目前研究认为,健康人一星期吃7颗蛋不会影响健康;但高血脂症、糖尿病等三高慢性病患若食用相同的鸡蛋量却可能会增加心脏病风险,故我们常听到报导洗刷鸡蛋引起高胆固醇之污名,其实是指反式脂肪造成的影响更大,并非鸡蛋不会造成高胆固醇,所以食用鸡蛋仍需注意总量。虽然目前美国建议可取消胆固醇限制,但由于个体差异大,建议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症者还是需要注意蛋的摄取。
咨询╱台东医院营养师苏惠娟、药剂科主任范龙升、彰基新陈代谢科主治医师郑畬方、癌症关怀基金会首席执行官黄翠华营养师
采访整理╱记者李蕙君、张嘉芳



  该文章《卵磷脂可降胆固醇,蛋多吃也没关系?》由网友『半聋半哑半糊涂』投递本站,如果您觉得该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和站长联系处理!另:该文内容未经本站核实,仅供参考,请读者自行研判!

Copyright@2016-2025 www.shimianzheng.cn 失眠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