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高山症 急诊科医师教授3秘诀
台湾地形多山、风景秀丽,吸引民众抢登百岳!不过,高山暗藏风险,高海拔就不是每个人都能适应,不少山友出现高山症,造成身体不适。所谓预防胜于治疗,只要登山前做足准备,就能尽量减少高山症的机率。急诊科医师提出3个秘诀,帮助民众快乐登山、平安回家!
高山美景令人神往,也应遵守安全登山原则,预防高山症可能造成的不适与危害。
在台湾,大约每3位登山客就有1人会出现高山症,如果只是出现头痛、恶心等症状的急性高山症,只要马上移动至较低海拔处,通常不会有太大危害。不过,若出现高山肺水肿、高山脑水肿,又没有即时缓解,恐将闹出人命!
台北医学大学附设医院急诊重症医学部主任、台湾急诊医学会野外医学委员会主委暨创会秘书长高伟峰医师提出以下建议,民众登山前别忘了做好万全准备,才能开心出游。
【高山症不要来!3个秘诀要知道】
秘诀一/每天上升5百米好安心
现代交通便捷,开车2、3个小时就能登上合欢山;从四川成都搭机飞往西藏拉萨,2个小时就站上海拔3600公尺的高地。上升速度太快,人体一下子无法负荷,就容易产生高山症。,高伟峰医师建议,登山速度最好每天不超过海拔500公尺,并且3天内最多上升1000公尺的高度,比较安全。
秘诀二/低海拔住宿最放心
高度越高,发生高山症的风险通常也越高。,建议攻顶的前一晚,先在较低海拔处住宿以适应高度,攻顶之后,也要回到较低海拔的地方夜宿。比如,挑战玉山前先住在阿里山,攻顶合欢山前先住在清境农场,远赴西藏之前先在合欢山待一段时间,而且最好30天前就开始适应,可说是预防高山症最「天然、有效」的方法。
远离高山症 急诊科医师教授3秘诀
患有心血管疾病与其他慢性病的民众,应审慎评估登山的安全性。
,高伟峰医师指出,高山症有可能在登山后3至12小时才出现症状,,避免在高海拔地区停留过久,也能降低高山症找上门的机率。
秘诀三/心血管患者要当心
登山需要特别注意个人生理状况。高伟峰医师表示,人体对氧气的利用牵涉到肺、心脏、血管等部位,要由肺部吸入氧气,再由心脏扮演帮浦角色,将血液充分打到身体各处,还需要血红素携带氧气,确实供应各组织所需。
,心肺功能不佳,或患有心血管相关疾病者,需要审慎评估自身状况是否适合登高山。,胃溃疡、糖尿病、高血压、肾脏病等慢性疾病,登山风险也较高。
登山咳嗽有痰 优先考虑高山症可能
即使是健康民众,如果登山期间出现咳嗽、有痰等症状,应优先考虑高山症的可能性,勿只是当作感冒而忽视。,提醒民众,登山前还可前往家医科或高山旅游门诊,请医师开立处方药物如威而钢、类固醇等高山症的急救药物备用。
该文章《远离高山症 急诊科医师教授3秘诀》由网友『孤我为王』投递本站,如果您觉得该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和站长联系处理!另:该文内容未经本站核实,仅供参考,请读者自行研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