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二多二要」!肠癌高危险群别轻忽
大肠癌家族史的家属,通常罹患大肠癌的机率比一般人高出许多,医师对于这类肠癌高危险群呼吁应掌握「二多二要」原则,饮食低脂少肉、避免肥胖上身、早期筛检、以及发现瘜肉要切掉,就能降低大肠癌上身的机会。
肠癌高危险群应切实遵守饮食低脂少肉,才能避免肥胖上身,降低大肠癌上身的机会。
通常大肠癌发生的遗传类型可分为「遗传性」和「非遗传性」两种,中华民国大肠直肠外科医学会理事长、林口长庚大肠直肠外科教授陈进勋表示,遗传性的个案多半有家族史和遗传基因等,非遗传性则由不良生活型态造成,例如不当的饮食习惯、缺乏运动、肥胖等问题。
遗传性大肠癌主要分为家族性瘜肉症及非家族性瘜肉症,临床上病例发现,家族性瘜肉症大肠中分布着数百或上千个瘜肉,每个瘜肉都有可能转变为恶性肿瘤,罹癌机率高达100%,40岁之前约1%以下会得到大肠癌;非家族性瘜肉症则高达5成机率属于有遗传的倾向,家属亦应接受密集的筛检,占大肠癌病例约 3%左右。
陈进勋举例,以大肠癌家族史家属罹患机率来看,大于45岁一等亲患有大肠癌为一般民众的两倍;若有小于45岁一等亲患有大肠癌者,则罹癌率高达5倍;有2位一等亲患有大肠癌则为5倍,陈进勋医师表示,以往大肠癌高度危险群民众约1至2年才进行大肠钡剂摄影或大肠镜检查,但事实上筛检期间应再更密集,尤其是有家族性大肠瘜肉症者,更应该每年一次接受大肠钡剂摄影或大肠镜检查,而一般民众除了定期接受粪便免疫潜血检查外,大肠钡剂摄影或大肠镜检查也应从5年一次缩短为3年一次
排除家族遗传因素之外,罹患大肠癌有75%的原因与老化、饮食习惯不良、高脂低纤饮食,以及缺乏运动有关,其中有9成以上发生在50岁以上的年龄,但随着现代人饮食习惯的改变,大肠癌的发生年龄已有明显下降的趋势。
医师建议不论是高中低各种危险族群的人,都应做好定期筛检,才能减少癌症上身的机会。
该文章《掌握「二多二要」!肠癌高危险群别轻忽》由网友『饮风而醉』投递本站,如果您觉得该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和站长联系处理!另:该文内容未经本站核实,仅供参考,请读者自行研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