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猫犬蛔虫入脑 易引发阿兹海默症
国内饲养犬猫宠物风气盛行,有研究发现,养宠物可能引发阿兹海默症,甚至有失明风险。研究指出,猫身上的犬蛔虫,可透过饲主亲密口部鼻途径接触,入侵身体肠胃、心脏、眼睛等处,甚至进入脑部后,可能会造成神经退化,发展为阿兹海默症,千万不可小觑。
饲养宠物要注意卫生,尤其猫犬身上有多达23种寄生虫,稍有不注意容易遭到感染。
台北医学大学分子寄生虫暨热带疾病学科主任范家堃教授针对脑犬蛔虫症(cerebral toxocariasis; CT)可能会悄悄地发展为阿兹海默症之论述进行验证,并获刊于2015年7月出版的国际知名期刊「临床微生物学评论」《Clinical Microbiology Reviews》。
犬蛔虫症 本土5大寄生虫病
范家堃教授指出,犬蛔虫以犬或猫科动物为最终宿主,6个月大的幼犬,几乎百分之百都有犬蛔虫寄生,且该寄生虫为人畜共通,饲养犬猫的饲主自然为高危险群,美国CDC已于2014年将犬蛔虫症列为应加以预防控制的本土5大寄生虫病之一。
鉴于犬蛔虫的幼虫侵入人体内可能引发失明和造成中枢神经系统等病变,台北医学大学研究团队,花了3年时间进行神经性犬蛔虫症研究,并参考国科会计划的动物实验数据,针对少量的「犬蛔虫」幼虫入侵人体脑部,可能导致神经退化症之议题进行研究。
犬猫犬蛔虫入脑 易引发阿兹海默症
范家堃教授(如图)研究发现,犬蛔虫幼虫入脑后,可能会造成阿兹海默症。(摄影/记者张世杰)
范家堃教授强调,透过小鼠实验发现,当犬蛔虫幼虫入侵脑部3天后,即可发现会导致神经退化相关蛋白表现显著,如TGF-β1、S100B、GFAP、NF-L、TG2与AβPP等等与阿兹海默症相关的蛋白,皆呈现数倍增长之趋势。
许多研究指出,TGF-β1等蛋白为阿兹海默症的可能元凶之一;实验更发现,当犬蛔虫幼虫入侵小鼠脑部后,会影响神经系统中的蛋白酶体系统(UPS)的正常功能,直至第20周时最显著,而UPS在脑部神经系统中,为肩负着移除伤害神经细胞的蛋白的关键角色。
犬蛔虫幼虫 引发阿兹海默症
研究假设1当犬蛔虫幼虫入侵脑部后,其排泌性抗原(TcES)可诱发神经胶质细胞之凋亡或激活,发布促炎细胞激素,并提升其它神经退化相关蛋白的表现等,引起神经退化,引发阿兹海默症出现。
研究假设2或是犬蛔虫幼虫可破坏血脑障壁导致功能失调,无法将有害物质送出脑部,导致脑犬蛔虫症可能发展成阿兹海默症。不过,范家堃强调,这次研究乃综合动物实验及流行病学研究之推论,对于犬蛔虫入侵脑部与神经退化症之因果关系,仍有待进一步研究厘清。
犬蛔虫小幼虫肉眼无法看到,由口鼻进入人体后,容易随血液流窜至心、肺及眼睛等处。(图片提供台北医学大学)
事实上,目前在国内虽然没有犬蛔虫引起阿兹海默症的人体临床案例,根据美国疾病管制局的统计,去年美国总计发生77例因犬蛔虫造成失明个案出现;另自1985年至2014年间,全球有关犬蛔虫幼虫跑至脑部导致病变至少有25例,主要包括嗜酸性脑膜炎、癫痫与认知障碍、错乱,或失忆等。
驱虫药 对犬蛔虫能有效杀灭
但大部分的病患投以Albendazole治疗后,都出现良好的预后反应,德国曾有1名女性感染犬蛔虫后出现失忆等症状,在服药后恢复良好。过去临床与动物研究也发现,相较于其它驱虫药,Albendazole有明显而较少的毒性副作用,对于入侵脑部或眼部的犬蛔虫,亦有很好的杀灭效果。
专家呼吁,饲养宠物除要注意环境卫生外,应尽量减少对犬猫亲密接触,避免感染。
【健康小提醒】
犬蛔虫主要透过口部鼻途径进入人体,除了接触犬猫外,在公园或草地玩耍、食用未熟的鸡肉、羊肉、生菜等,都可能感染犬蛔虫。饲养犬猫的民众,除要注意环境卫生外,应尽量减少对犬猫亲密接触,避免感染。
该文章《犬猫犬蛔虫入脑 易引发阿兹海默症》由网友『浓爱如同烈酒』投递本站,如果您觉得该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和站长联系处理!另:该文内容未经本站核实,仅供参考,请读者自行研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