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东北部莱姆病例增多 预估有严重疫情
依据国际疫情监测,美国因鼠类大量繁殖导致蜱(俗称壁虱)密度大幅增加,今年可能面临严重的莱姆病疫情风险。美国东北部因2010年橡果大丰收,导致以橡果为主食的白脚鼠大量繁殖,该国今年截至4月28日共通报4,352例莱姆病,高于去年同期的3,757例,病例集中于东北部的纽泽西州(1,677例)、宾州(969例)、纽约州(357例),皆高于该州去年同期病例数,预估可能面临严重莱姆病疫情。
莱姆病是一种传染性的蜱媒病,由伯氏疏螺旋体 (一种革兰氏阴性菌微生物),导致的疾病。(图片/取材自维基百科网站)
疾病管制局表示,莱姆病是一种透过寄生在囓齿类动物(如老鼠)身上的蜱叮咬后感染之疾病,为美国最常见的虫媒传染病,我国已于2007年将莱姆病列入第四类法定传染病开始进行监测,近年来共发现5例病例(分别于2007、2008、2012年接获通报1、3、1例),病例都是在国外罹病后,返国后被检查出来的境外移入个案,感染国来自美国(4例)及丹麦(1例)。
莱姆病于1975年首见于美国康州莱姆镇,是经由被伯氏疏螺旋体(Borrelia burgdorferi)感染的蜱所叮咬而传播之人畜共通传染病,不会直接由人传染给人。被感染蜱叮咬后3至32天(平均7至10天)会出现游走性红斑,感染初期的症状很像感冒,如头痛、发烧、全身疲劳、恶心、呕吐、头部僵硬、肌肉疼痛及淋巴腺肿胀等。出现游走性红斑的病患若未经治疗,可能发生心脏或神经系统的异常,经过数月或数年后则进入第三期,症状包括关节变形、关节痛及关节炎,而且数年后可能复发。
疾管局提醒,民众于美国停留期间若至户外活动或工作时,宜穿着浅色长袖衣裤、长筒袜、手套及长靴等保护性衣物,并于皮肤裸露处涂抹卫生署核可之驱虫剂(含化学成份DEET),返家前应检查全身是否遭蜱叮咬或附着;若发现遭硬蜱叮咬,应尽速用镊子夹住蜱的口器,小心将蜱摘除,避免其口器断裂残留于体内,并立刻用肥皂冲洗叮咬处,即可降低感染的机会。民众并应随时注意居住周围环境,请勿接触鼠、不明来源的宠物或鹿等野生动物。
返国后如出现疑似莱姆病的症状,或甚至出现「游走性红斑」等特征时,应尽速就医,并主动告诉医师旅游史或特殊暴露史。民众如对莱姆病有疑问,相关信息请参阅该局万维网(http://www.cdc.gov.tw),或拨打国内免付费之民众疫情通报及关怀专线1922,如话机无法拨打简码电话号码,请改拨0800-001922防疫专线。
该文章《美东北部莱姆病例增多 预估有严重疫情》由网友『支离破碎 わ』投递本站,如果您觉得该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和站长联系处理!另:该文内容未经本站核实,仅供参考,请读者自行研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