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糖药最好“长短结合”用
降糖药为什么有的只需早上吃一次,有的却要分三餐服用?为什么有的药物饭前服用,有的却要和饭一起吃?为什么有的胰岛素要餐前三十分钟注射,有的只需餐前五分钟注射,有的却是睡前注射?降糖药怎样用才能发挥最大功效?专家告诉我们——
如今,降糖药物种类繁多,作用机制不同,一方面为个性化的降糖治疗提供了多种选择和搭配,另一方面对糖友而言,难免会觉得无从选择。要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把降糖药物分分类,目前常用的主要有口服降糖药物和胰岛素两大类。口服降糖药物分为胰岛素促泌剂、双胍类(主要是二甲双胍)、α-糖苷酶抑制剂(包括阿卡波糖和伏格列波糖)、噻唑烷二酮类(包括罗格列酮、吡格列酮)等。
,还有肠促胰岛素类药,主要包括两类药物——注射用胰高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和口服用二肽基肽酶IV(DDP-4)抑制剂等降糖“新秀”。而从作用时间长短进行分类的主要是胰岛素促泌剂和胰岛素,下面我们就此做一专门介绍。
胰岛素促分泌剂——
老年患者用短效制剂,年轻的2型糖尿病患者可选长效制剂
胰岛素促分泌剂是一个大家族,包括磺脲类和格列奈类,也是非常经典、临床常用的降糖药。其作用是促使胰岛素从胰岛β细胞中释放,,主要适用于胰岛β细胞功能尚存的2型糖尿病患者。磺脲类促泌剂根据作用时间长短,分为短效促泌剂(如格列吡嗪和格列喹酮)和中长效促泌剂(如格列齐特、格列本脲、格列美脲以及改良剂型的格列吡嗪控释片和格列齐特缓释片等)。
最经典的磺脲类当属格列本脲(优降糖),但缺点明显,会持续刺激胰岛素分泌,发生低血糖的几率较高,目前临床较少使用。目前应用较多的新型药物为格列齐特、格列吡嗪、格列喹酮和格列美脲等。这些药物让胰岛在受刺激分泌胰岛素的又有足够的休息,极大地延长了胰岛的寿命。
现在一些磺脲类药物都有长效制剂,比如格列齐特缓释片和格列吡嗪控释片,既有同样的降糖效果,又大大减少了用量;药物在24小时平缓释放,血药浓度没有大起大落,低血糖的发生率也明显降低。服药方法各有不同,格列齐特、格列吡嗪、格列喹酮等一般餐前半小时服用效果较好,而格列美脲以及格列吡嗪控释片和格列齐特缓释片餐时服用即可。
胰岛素促分泌剂还包括格列奈类,主要有瑞格列奈和那格列奈,属于餐时血糖调节剂,快进快出,服药后迅速发挥药效,药效消退地也快,这样对餐后血糖的降低效果极为明显,适合以餐后高血糖为主的2型糖尿病患者。这类药一般餐前5分钟服用即可。
由于促泌剂种类多、降糖作用时间和效果也有差异,可根据患者的年龄、血糖水平、肝肾功能情况等选择具体的促泌剂,一般老年人最好选用作用时间短的促泌剂,可减少低血糖风险。而年轻的患者可选用长效制剂,以提高服用的依从性。如单独使用效果不佳时可考虑和其他种类的降糖药联用,一般不主张将不同的促泌剂重叠使用。
胰岛素及其类似物——
“白天口服降糖药+睡前中、长效胰岛素皮下注射”最常用
根据作用时间不同,胰岛素可分为短效胰岛素(如诺和灵R、优泌林R等)、超短效胰岛素(如门冬胰岛素、赖脯胰岛素等)、中效胰岛素(如诺和灵N、优泌林N等)、长效胰岛素(如甘精胰岛素、地特胰岛素等)和预混胰岛素(30R是指将30%的短效R与70%的中效N胰岛素混合,50R是指短效R和中效N各占50%)。
短效胰岛素皮下注射后的起效时间为20~30分钟,作用高峰为2~4小时,故一般餐前半小时皮下注射效果较好。超短效胰岛素注射后10~15分钟起效,一般餐前5分钟皮下注射即可。中、长效胰岛素能提供基础胰岛素的作用,故有时可起到胰岛素补充治疗的作用。所以,临床上经常会用“白天口服降糖药+睡前中、长效胰岛素皮下注射”的方案,利用中、长效胰岛素降低基础血糖水平,再通过口服药物灵活控制白天因进食等导致的血糖升高。这种组合能够降低高血糖,减少了胰岛素的总需求量和注射次数。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还可以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