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心兼修 心脏病患者康复的健康原则

健康养生 2023-06-09 19:440健康养生www.shimianzheng.cn

 

患者要注重自身的心理健康,这对于疾病的预防和治疗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冠心病患者应善于调整心理情绪,保持心情舒畅,学会容忍、制怒,寻求心理平衡。

 

心理平衡就是指健康的心理,热爱生活、热爱工作、团结友善、宽于他人、乐于助人、爱好广泛、善于化解各种问题等。心理平衡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而言尤为重要,具体来说可参考以下几点

 

一、正确认识疾病。心血管病是可防可治的,十个心肌梗死,九个可以预防。每年要进行健康查体,出现不适感觉,及时就诊。对于已经存在的高血压、高血脂以及糖尿病等要坚持长期规范治疗;要讲究健康的生活方式,控制好体重,不吸烟,低脂低糖低盐饮食,坚持对疾病的长期管理。消除不良情绪,积极调整心态。

 

二、保持乐观情绪。每天都要以一种快乐的心情开始一天的工作与生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努力去消除不良情绪,积极调整心态。如果发现自己有不能排解的郁闷、烦躁或焦虑等,要及时寻求帮助,也可以去看心理医生,有心前区不适等症状及时去看心血管医生。要做到没病时防病,有病时及时治疗疾病。心脏病患者尤其忌讳情绪大起大落、过度紧张或极度悲伤等。轻松愉快的精神状态和快乐的心情也是冠心病患者健康的重要保障。

 

三、坚持运动。“生命在于运动”,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患者要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运动训练,这不仅可以延缓疾病的进展及改善预后,还可以提高运动耐量以及整体的生活质量。运动对减轻心理压力,释放不健康情绪有积极作用。

 

温馨提醒心脏病患者每次做完运动后,如果次日早晨感觉疲劳,心率加快或者减慢,血压异常,运动能力下降,说明运动量过大。如果运动中因呼吸急促而不能自由交谈,大汗、心悸、面色苍白,则可能是运动强度过大,要停止运动。,运动前要热身,运动结束后需整理,冬季运动要注意防寒,运动后不要马上冲凉,并注意补充水分。(相关推荐阅读《》)。

 

Copyright@2016-2025 www.shimianzheng.cn 失眠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