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粘连性肠梗阻是怎么引起的
一、病因
粘连和索带的形成既有先天性原因,也有后天性原因。先天性的粘连及索带,如胎便性腹膜炎后遗粘连、肠旋转不良索带、梅克尔憩室残留索带等。而后天性的粘连则多由于手术、肿瘤、结核以及腹腔炎症等引发。这些粘连可能会因为某些原因引发梗阻。粘连的形成可归咎于以下因素:
1. 损伤:包括手术创伤、温湿度变化以及手术中的化学品刺激,如腹膜肠壁浆膜受机械刺激。
2. 感染:如慢性结核性腹膜炎等炎症过程中产生的粘连,或是急性化脓性局限性或弥漫性腹膜炎后的粘连。
3. 异物刺激性粘连:如腹腔出血、药物、肿瘤等刺激引发的粘连。
二、发病机制
腹膜拥有强大的再生和修复能力。当腹部器官与腹膜发生粘连时,实际上是身体对抗外部刺激的生物保护机制,有助于限制腹部炎症并促进伤口愈合。这种粘连也可能导致连性肠梗阻。
当腹膜受到任何刺激和损伤后,最初会有浆液渗出,包括纤维蛋白和纤维素沉着。这一过程会释放凝血活酶,促进纤维蛋白转化为纤维蛋白,并导致毛细血管扩张,渗透性增加,进一步引发浆液渗出。在肠道中形成不均匀的脓苔,最初形成的粘连是暂时的,更容易分离。如果不进行手术,这些粘连通常在一段时间后自溶解。如果粘附超过3天不被吸收,就会形成牢固的纤维粘附。这一过程的关键在于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活性。当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的活性降低时,粘连形成。然后,胶原纤维产生,形成纤维素粘连,逐渐变成相对紧密的血管网,难以分离且易渗血。
肠粘连可长期存在但通常无症状,直到以下情况发生时才产生粘连性肠梗阻:肠管与腹壁粘连,肠环折叠成角或扭转;粘连带两端固定,压迫肠管引起梗阻;部分或大部分肠管粘连成团,导致肠管狭窄;肠环与远处粘连,如空肠与盆腔粘连导致的肠梗阻等。进食后,大量肠道内容物到达粘连处,可能导致肠蠕动亢进和肠扭转,进一步促进肠梗阻的形成。
腹腔内的粘连与个体差异、损伤程度、异物刺激、物理刺激强度、抗生素等药物的应用以及全身状况等因素有关。个体差异很大,但粘连的发生仍与上述因素有关。在粘连的基础上,任何刺激导致肠蠕动亢进或节律紊乱的因素都可能诱发急性肠梗阻。当发生肠梗阻时,近端肠环会膨胀,肠腔内充满气体和液体,而梗阻点以下的肠环则会空气萎缩。如果局部肠血循环受阻,肠道可能会迅速坏死,进一步发展成弥漫性腹膜炎和中毒性休克。极少数情况下,也可能在梗阻的近端或坏死处出现穿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