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痉挛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冠状动脉痉挛的病因多元且复杂,其源头可追溯到多种心绞痛类型。让我们一同探寻这神秘而又危险的病理现象。
我们遇到的类型是变异性心绞痛。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此种心绞痛的核心原因是冠状动脉痉挛。变异性心绞痛可进一步分为两类。一类基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背景,患者多为男性,发作时心电图显示前侧壁导联ST段抬高,并可能出现室性早搏、短阵室速或室颤等严重心律不齐,有可能发展为致命的心肌梗死。另一类则发生在看似正常的冠状动脉中,常见于五十岁以下的女性,ST段变化主要出现在下壁导联,可能伴随窦性心动过缓或房间传导阻滞,通常不会引起心力衰竭或心肌梗死。值得注意的是,许多冠状动脉痉挛的患者在临床上可能没有明显的心绞痛症状,但几乎所有的变异性心绞痛患者都可检测到冠状动脉痉挛。
劳动性心绞痛也是冠状动脉痉挛的一个表现。这类心绞痛在运动时发作,心肌耗氧量的增加导致心肌供需失衡,引发血管痉挛,进一步加重心肌缺血,引发心绞痛。冠状动脉造影发现,部分劳动性心绞痛患者的冠状动脉看似畅通无阻,但心绞痛依然源于冠状动脉痉挛。这类患者在运动时心电图的ST段变化较大。
不稳定型心绞痛也与冠状动脉痉挛息息相关。这种心绞痛的发作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快速进展有关,但也有可能是由冠状动脉痉挛引起的。即使在看似正常的冠状动脉中,也可能因反复痉挛而变得不稳定。
急性心肌梗死的情况更为复杂。通过冠状动脉造影,人们发现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肌梗死症状在发作六小时内就有冠状动脉痉挛的现象。在一组心肌梗死患者的造影中,甚至发现有35%的穿壁性心肌梗死区域的血管本来是畅通的。这表明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情况下,血管痉挛可能导致管腔从部分阻塞变为完全阻塞,引发心肌梗死。正常的冠状动脉持续痉挛也可能导致心肌缺血、血流瘀伤和血管内膜损伤,这些损伤进一步促进了血小板的聚集和斑块的形成,最终可能导致血栓形成和心肌梗死。
我们不得不提的是猝死的情况。无论是冠状动脉正常者还是存在冠脉粥样硬化性狭窄者,都可能会因冠状动脉痉挛而突然死亡。其致死机制主要是致命性心律失常,如室颤、严重房室传导阻滞、心室停搏等。这些心律失常可能是由于冠状动脉痉挛导致心肌缺血或心电不稳定引发的。
冠状动脉痉挛是一个涉及多种因素的复杂病理现象,其背后隐藏着多种潜在的风险和危机。我们需要更深入的研究和更精细的预防措施来保护我们的心血管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