颌骨炎的感染源头深究起来,不外乎三种途径:牙源性、损伤性和血源性。其中,血源性颌炎虽然存在,但较为罕见,更多见于儿童群体。而牙源性颌炎,堪称颌炎中的常见类型,大约占据了所有病例的九成之高。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我国医疗条件的显著改善,该疾病的发病率已经大大降低。牙源性颌炎之所以如此常见,与下颌骨的独特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下颌骨皮层骨质紧密,周围环绕着丰厚的肌肉、筋膜,使得髓腔内的脓液在聚集后难以轻易穿透并引流。
这样的生理结构特点,让下颌骨在发生感染时,腔内的脓液难以迅速排出,容易引发炎症。在疾病的早期,患者可能会感到颌部不适,随着时间的推移,症状逐渐加重,可能伴随发热、局部红肿等症状。患者应尽快就医,接受专业医生的诊断和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抗生素、手术引流等方法,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对于已经发生感染的患者来说,预防疾病的复发同样重要。保持口腔卫生、定期口腔检查、及时治疗口腔疾病等措施,都是预防颌骨炎的有效途径。
面对这一疾病,我们不仅要了解其基本知识和发病原因,更要重视预防和早期治疗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我们的口腔健康,远离颌骨炎的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