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鹿中国话剧版图:那些老男孩们的话剧梦(图)

生活常识 2023-05-19 03:020生活常识www.shimianzheng.cn
孟京辉、何念、林奕华、赖声川     孟京辉和妻子廖一梅(左)     宁浩、何念、宁财神      江一燕在话剧《七月与安生》中贡献出中学时的作文    

  正当香港导演林奕华(微博)携刘若英(微博)在各站城市进行《红娘的异想世界之在西厢》的巡演,紧跟而来的,是台湾戏剧大师赖声川(微博)的《那一夜,在旅途中说相声》也将亮相。自从有了巡演,话剧演出的地域界限逐渐被打破,而在中国的几座话剧重镇里,每座城市都拥有自己的领军人物。他们的作品除了烙上个性化的符号和标签,也投射出这座城市的性格来;他们除了在本土发光发热,也逐渐将势力范围辐射到其他城市。香港有林奕华,台湾是赖声川,北京不得不提孟京辉(微博),上海就出了个何念(微博)。在幅员辽阔的中国话剧版图上,谁将画出浓墨重彩的一笔呢?

  据估测,2010年,中国演出市场的票房首度超越电影,达到108亿,在这当中,由京沪向全国范围扩展的话剧演出市场,成为最具投资价值的演艺产业之一。话剧,正成为影视剧外又一项炙手可热的文化产业。全国性的巡演、明星的加盟、影视与话剧作品之间的互相翻拍,令原本小众的话剧进入了大众文化消费的视野。剧坛大腕们争相以作品为攻城利器,放马逐鹿中原。他们的话剧梦想,又是如何照进现实的?

  

  香港 竞争格局多元化

 

  香港的戏剧团体,内地观众熟悉的可能只是香港话剧团、“非常林奕华”、“詹瑞文(微博)的PIP”、“春天舞台制作”等四大“旗舰店”。实际上,这里的戏剧氛围要比你想象的丰富和多元化,就犹如广州的北京路步行街,你可以逛专卖店,也可以钻进街头巷尾去淘小玩意。可以说,这里一年365天新作不断,从香港文化中心、香港大会堂到香港演艺学院、艺穗会,只要你愿意,几乎每天都能找到看话剧的地方。这一切,得益于十多年来香港戏剧人花心思培育观众、培育市场的努力。

 

  代表人物混搭也未水土不服的林奕华

 

  从《包法利夫人们》到张艾嘉主演的《华丽上班族之生活与生存》,再到近期刘若英的《红娘的异想世界之在西厢》,自2007年以来,林奕华凭借一系列明星坐镇、话题口碑都不缺的舞台剧,在内地观众中培养了大批忠实拥趸。生于香港、14岁就去台北、17岁就看内地电影、在伦敦居住过6年的他,有着比香港剧场导演更为广阔的视野。而作为横跨戏剧、舞蹈、电影、教育等不同领域的多面手,更让他的创作显得天马行空。

 

  减弱先锋色彩让更多人看懂

 

  对于自己成功进军内地,林奕华笑言“我从来没有特别把内地当成内地,所谓内地和香港的文化,对我来说就好像一杯调和的鸡尾酒,不会特别觉得哪里是哪里。”或许,不仅创作上打开完全不同的局面,林氏的话剧在内地也极少发生水土不服的现象。以前林奕华的戏剧在香港演出,多是在三五百人的小剧场,影响十分有限;而在内地,动辄一两千人的大剧场为他提供了更大的“雕塑”空间。他解释,香港的场地比较少,而且绝大部分都是政府控制。政府为了以示公平,又会将有限的资源分配到各个剧团,这便导致剧团想多做几个戏都会受到掣肘。林奕华将在大剧场演出比作是在一块大画板上作画,“如何在这么大的空间里,三个小时的演出中,让观众可以集中精神看下去,让1800甚至2500人在同一个场地里与剧场保持同一个呼吸,对我来说是一个最大的考验。”

  如果说此前林奕华的戏剧在香港保持着鲜明的先锋性,进入内地以后,这种先锋实验色彩却在逐渐减淡。“这些戏剧这么难被看见,理所应该让更多人看得懂,所以我现在是在大众戏剧里灌输一点先锋戏剧的元素。”过去留给他的经验就是,“那些年轻人,不论观众还是演员,他们在大学时也许还有这样的热情去看这样的戏剧,但出来社会做事后,绝对不会回去。因为觉得这些东西对他们来讲太抽象,不足以给他们力量去面对复杂的人生。所以以我现在经验和累积的一点资源,我可以去做一些对更多人有影响,让他们觉得更有启发性的东西。”

 

  自认缺乏经济头脑

 

  被誉为“鬼才”的林奕华,因为厌倦了电视台流水线式标准化的剧本创作,在加入著名前卫剧团“进念·二十面体”后,又赴英国求学6年,在此期间创立了“非常林奕华”这个舞台剧品牌。林奕华的作品中总是能看见很多香港社会娱乐的元素,但又具有不可忽视的文化价值。《包法利夫人们——名媛的美丽与哀愁》扛着综艺反综艺;《万千师奶贺台庆》挑战TVB的至高权力;《大娱乐家》诘问“记忆是否都被消费文化冲去了”;《东宫西宫》贯彻政治的“形式就是内容”,甚至吸引特首曾荫权都掏钱买票一看究竟。

  转眼,“非常林奕华”创立已经20周年。难以想象的是,工作室的成员也仅是从最初的两人增加到七八人,但林奕华的月薪,从最初的1.1万港币维持到现在都没变过,工作室其他成员,月薪也比一般大学生的水平还要低。“我们不是商业模式在运作,还是在拿政府的钱,刚开始是80多万港币,到现在是100万,对一个艺术团体来讲,真的不算多。”林奕华靠平时多写专栏、教教书来增加收入,他自认缺乏经济头脑,为了更集中精力创作,暂时也不会像詹瑞文的PIP文化产业那样转为独立运营。他自认是个“愤中”“戏剧很重要的一个功能是社会评论,通过舞台剧这种媒介来表达我对社会的看法,通过演员的表演来达到一种评论的作用。”在他看来,话剧经营中不能太强调经济效益,因为如果对投资的兴趣大于对戏剧的兴趣,那么就有可能抹杀了戏剧本来的一些东西。

 

  所选明星人文气息重

 

  国内剧场导演中,林奕华是跟明星合作最多的一个。他让吴彦祖诠释《快乐王子》,让陈慧琳与许志安(微博)联袂《行雷闪电》、又把梁咏琪(微博)放进《大娱乐家》,很多颇具票房号召力的港台明星都被拉到话剧舞台上,其中像刘若英、何韵诗(微博)已经是第二次与他合作。“其实像他们这样愿意拿这么多的时间、这么低的报酬,然后又是真正有票房号召力的明星,真的不多。”林奕华说,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都是人文气息比较重,能跟自己聊天,互相合作的基础并非建立在利益关系上。“其实,我在选择演员时,演员也在选择我,只有能够彼此谈心的人,才会完成作品。筹备《快乐王子》时,我约吴彦祖出来聊天,聊了一个半小时,只字未提《快乐王子》。但当我第二天打电话给他的经纪人邀其出演时,对方很愉快地答应了。刘若英演《半生缘》也是这样,聊了6个小时,没有聊戏。”

  而且,林奕华也不担心粉丝们是冲着某个明星才来看戏。“就像小综(郑元畅)演戏,很多他的粉丝都来看,但过后有一些人跟我说,没有小综演他们也来看。这些粉丝当中,或许前面5000人来,后面只有三五百人来看,我觉得也是很好的。”对于明星来说,演林奕华的戏是一种“充电”。刘若英就说“跟林导工作,我最享受排练的过程,他总会提出很多值得探讨的话题,关于虚与实,关于现今社会的人际状况,这些几乎很少有人会去思考和探讨的东西,让你觉得排戏就像跟他上课。所以我觉得每过五年都要回来跟他合作,就像是一种在职进修。”

 

  年度热剧《红娘的异想世界之在西厢》

 

  改编自《西厢记》的《在西厢》,林奕华邀来多栖影后刘若英、千面型男王耀庆一同打造。继7月16日在深圳全国首演后,又先后登陆广州、北京等城市。演出长达200分钟,是一部聚焦都市人的人际关系、社会话题和感情婚姻的“21世纪后花园人格分裂悲喜闹剧”,也是今年香港戏剧舞台最受瞩目的一部话剧。

 

  话剧巡演没断过

 

  林奕华(5部) 《包法利夫人》、《华丽上班族之生活与生存》、《男人与女人之战争与和平》、《命运建筑师之远大前程》、《红娘的异想世界之在西厢》

  赖声川(6部) 《暗恋桃花源》内地版、《这一夜,women说相声》、《如影随行》、《宝岛一村》、《陪我看电视》、《那一夜,在旅途中说相声》

  孟京辉 (5部) 《恋爱的犀牛》、《两只狗的生活意见》、《空中花园谋杀案》、《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意外死亡》、《希特勒的肚子》

  何念(7部) 《武林外传》、《罗密欧与祝英台》、《21克拉》、《鹿鼎记》、《杜拉拉升职记》、《我爱桃花》、《撒娇女王》

 

 

Copyright@2016-2025 www.shimianzheng.cn 失眠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