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谷音乐版权交易中心启动 陈其钢叹“版税少”
前天,“我们的声音”中国音乐版权高峰论坛在北京平谷大华山镇桃花海举行,中国乐谷音乐版权交易中心同时宣告成立。众多音乐人、歌手、唱片公司代表出席了此次论坛。不少词曲作家表达了他们对版权问题的困惑,陈其钢称,自己2009年只拿到了230元版税,并不像外人想象的那么多。
音乐公司濒临生死边缘
近几年中国整个音乐市场传统发行部分(唱片销量、网络下载、手机铃声)的年总产值不到3亿人民币。而在人口只有中国的十四分之一的日本,其年唱片营业额可达到4000亿日元,著作权的产值可以达到2000亿日元(包括词曲版税、公共使用),每年被记录的正版下载数是3.6亿次。强烈的对比所反映出的正是中国在版权立法、制度的制定上远没有适应数字音乐时代的需要。
海蝶唱片的卢建称,包括音乐企业家、音乐公司正被市场挤压在生死边缘,“盗版是这个产业最大的威胁,即使有大量的集体公开化,有组织、有计划的上市公司的盗版,去年音乐产业依然还有300多亿的产值,但是300亿里版权公司拿不到多少。中国音乐人的版权收入和国际相比差上百倍。为什么音乐公司的代表在最近的维权活动中这么不活跃?因为基本上该倒闭的都倒闭了,大家连呐喊的机会和气力都没有。”
音乐人版税非人所想
“我1986年加入法国版权机构,我想做一个数字对比,大概在2010年,法国版权机构在全世界收到版权的费用是74亿人民币,但是在中国只收到了4000万人民币。我觉得一般老百姓不太理解音乐人怎么生活。音乐人就像一个老百姓一样,靠音乐来收入,如果这个音乐版权没有落实好,那么这些人将无法生活。”陈其钢表示,“如果得不到版权保护的话,这些作者是永远发展不了,永远生活不好的。2009年我只拿到230块钱,但是一般人以为,我们会收到更多的版权费。”作为法国音乐版权协会的会员,陈其钢深刻感受到了国内外在音乐版权保护上的差距。“中国的音乐产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据悉,中国乐谷音乐版权交易中心将为音乐著作权人提供作品登记、价值评估、交易、维权等专业化音乐版权服务。
晨报记者 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