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药安全五牢记
药物治疗为人类解除病痛,带来幸福之光,它的双刃剑特性也让许多人遭受药害,甚至引发悲剧。在中国,每年有250万人因用药不当或药物不良反应而住院治疗,其中高达20万人因此失去生命。事实上,问题往往不在于药物本身,而是在于选择或使用不当。我们必须牢记以下五点用药安全准则。
一、清晰沟通,明确说明
向医生述说病情时,务必详尽清晰:描述症状、目前服用的药物、已知的过敏物质等。告知医生你是否怀孕或哺乳,以及未来的生育计划。医生的诊断需基于全面准确的信息,以便针对性选择药物。例如,高血压患者应避免含钠药品,糖尿病患者则需避开含糖药品。肝脏和肾脏疾病患者更要谨慎选择药物,因为大部分药物都在这些器官中代谢。
二、细心审查,详细询问
在药房取药时,务必核对药袋上的姓名、就诊卡号以及药品名称、用法、用量和服用方法。如有疑问,务必向药师询问清楚。确保自己明白药品的用法和作用,以及是否需要避免某些食物或药品。学会正确保存药品,遵循药师的指导。
三、光线充足,遵循医嘱
在家服药时,应在光线充足的地方仔细阅读药袋上的提示。严格遵循医师和药师的建议,按时按量服用药物,不要随意更改或停药。
四、标识清晰,正确存放
对于常备药品,应看清“用途、用法”并妥善保存。最好使用荧光笔标注“有效日期”。内服和外用药物应分开存放,尽量保持原包装及说明书。避免在不适当的地方存放药物,如阳台、厨房、浴室、车上或暖气上。
五、病找医师,药问药师
即使同样的病症,每个人的症状和药品剂量都可能因个人生理变化而异。有病应及时看医师,不要随意服用不明来源的药品。服药前有任何疑问或服药后有不适症状,应与药师联系。购买非处方药时,要仔细查看药品的包装盒,确认药品成分、适应症、生产批准文号、注册商标及生产厂家。
在夏季,尤其要注意用药安全。夏季天气炎热,不可过量使用清热降物,以免引起药物中毒。夏季伤口容易发生感染,需谨慎使用抗菌素类药物,避免过量服用导致的毒副作用。
孕期用药指南:消化、痔疮问题与常见疾病用药建议
对于许多孕早期的女性来说,恶心、呕吐和消化不良是常见的困扰。酵母片或多酶片每次2-3片,每日三次,能有效助消化。也可选择中药如大山楂丸、加味保和丸来健脾胃。
到了妊娠后期,由于腹压增加和子宫的压迫,痔静脉容易曲张,加重痔疮的发生和发展。这时,可以选择服用乳果糖、甘油等缓泻剂来软化大便,局部热敷后涂抹鞣酸软膏。
孕期中,维生素和钙的摄取尤为重要。如果孕妈咪出现小腿抽筋、腰背痛或严重的维生素缺乏现象,就需要额外补充一些药物。
常见疾病用药须知:
1. 感冒:孕妇感冒时,可选用感冒退热冲剂、板蓝根冲剂、双黄连口服液和头孢氨苄等药物。需避免服用含有组胺药的药物,如速效伤风胶囊、感冒通、康泰克等。
2. 尿路感染:治疗时,可选择头孢类消炎药,并避免使用喹诺酮类药物,如氟哌酸、氧氟沙星等。
3. 腹泻:可选用阿莫西林、思密达、复合B族维生素等。微生态制剂如丽珠肠乐、整肠生等能调节肠道菌群,也可以使用。
儿童用药误区解析:
一、退热药滥用现象
发热是儿童常见的症状,是身体的一种保护机制。一些家长误认为孩子发热就需要立即服用退热药。实际上,滥用退热药可能掩盖病情,造成诊断困难。当小儿体温不超过38℃时,一般不需要使用退热药,密切观察即可。若体温过高,可结合物理降温法进行治疗。
二、抗生素的误用
90%以上的上呼吸道感染是由病毒引起的,因此常规使用抗生素治疗并不合适。长期使用某些抗生素可能对孩子的听神经造成影响,甚至引发眩晕、耳鸣等症状。在使用抗生素时,务必遵循医生的建议。
三、多病多药现象
孩子患一种病时,家长往往同时使用多种药物。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会抵消疗效,甚至引发不良反应。应谨慎用药,避免一病多药的现象。
四、体弱与补药的误区
许多家长为了增强孩子的体质而给孩子服用补药。由于缺乏医学知识,可能会出现适得其反的情况。健康的孩子最好不服补品,如需服用,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五、维生素的滥用
维生素在儿童的生长发育中确实起着重要作用,但并非越多越好。过量服用某些维生素可能导致不良反应甚至中毒。建议以食物中的天然维生素为最佳选择。六、忌滥用丙种球蛋白预防感冒
冬春季节,感冒高发,一些家长寄望于丙种球蛋白作为预防措施。丙球并非感冒的万能预防药。它以混合健康人血浆为原料制成,主要含有免疫球蛋白G(IgG)。虽然理论上血液中IgG的浓度与人体抵抗感染的能力有关,但注射丙球并不能降低感冒的发病率。原因在于,感冒主要由病毒引起,种类繁多且经常变化,而丙球所含的抗体既有限又缺乏特异性。对于健康儿童及大多数体弱儿来说,血中Ig平已经是正常的。增强儿童体质是减少感冒的关键,包括坚持母乳喂养、合理安排食谱、进行三浴锻炼(阳光浴、空气浴及水浴)以及按时预防接种等,而非依赖丙球。
七、中草药的安全性问题
中草药的安全性相对西药较大,但并非绝对。某些中草药如夏枯草、菊花、栀子、鱼腥草等含有鞣质、生物碱等成分,可能加重婴幼儿的肝脏负担,损害肝功能。其他药物如六神丸、珍珠丸、牛黄解毒片等也含有特定成分,可能导致不良反应。中草药也不能随意滥用。
八、孩子患病用药需审慎
当孩子生病时,家长往往希望立即用药见效。过度使用新药、贵药并不明智。例如,感冒发烧多由病毒引起,使用抗生素往往无效且可能导致耐药性。腹泻也是如此,过多使用抗菌药可能杀伤肠道有益菌,导致二重感染。在孩子生病时,家长应审慎选择药物,避免滥用。
九、小儿用药需避免使用成人药
许多家长误认为只要减少剂量,就可以给孩子使用成人药。这种做法十分危险。小儿与成人在生理、病理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尤其是肝、肾等脏器发育不完善。某些药物可能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甚至危及生命。在使用药物时,必须遵循医生的建议使用儿童专用药物。
十、避免用糖水服药
中药味道苦涩,孩子们往往不愿服用。家长们便用糖水来调和口味。糖中的矿物元素可能与中药中的蛋白质发生化学反应,影响药效。糖还可能干扰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吸收,抑制某些退烧药的作用。最好用白开水送服药物。
如何判断用药的安全性
药品不良反应是药物固有的,即使是合格药品也难以完全避免。患者如能自我判断并及时、有效地应对不良反应,有助于将危害降至最低。要判断药品不良反应,最关键的是掌握一些基本知识。药品不良反应与患者原有疾病症状并不相同,例如某些药物可能引发哮喘、耳聋、过敏性休克等。患者如有能力事先甄别药物不良反应,便可减少药物对身体的损害。可以通过观察症状表现来判断,如用药后出现的不适与疾病表现完全不同,应高度怀疑药物不良反应并及时停药观察。用药后如原有疾病症状出现明显加重迹象,可能是药物剂量过大或体内药物浓度较高导致的毒性反应。在分析药物反应时,我们不仅要关注用药后的时间关系,还要仔细观察剂量与不良反应之间的联系。有些药物反应非常迅速,在服药后的数秒钟或数分钟内便可能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如支气管哮喘的突然发作、过敏性休克等,还有可能出现固定性药疹、荨麻疹和血管性水肿等症状。这些迅速出现的不良反应需要立即就医,以确保安全。
对于口服药物而言,不良反应通常在用后的半小时至两小时之间出现。这期间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胃部不适等胃肠道反应。有些药物在起始阶段的不良反应可能较为轻微,患者能够较好地忍受。随着剂量的增加,这些不适反应可能会逐渐加重,甚至变得难以忍受。在用药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和药物说明书上的剂量进行用药,不可随意增减剂量。如果出现不良反应加重的情况,应及时就医咨询专业医生的意见,以确保用药安全和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