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梗阻的饮食
关于肠梗阻,它与我们日常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息息相关,特别是这种疾病对人们的生命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肠梗阻,即肠道流通受阻,其死亡率极高,每百人中就有5至10人因此丧生。对于肠梗阻患者来说,及时到医院接受治疗是至关重要的。除此之外,了解肠梗阻的饮食禁忌也是必不可少的。
以下是关于肠梗阻的详细内容:
目录
小肠梗阻的护理方法
肠梗阻的饮食
肠梗阻的症状表现
诱发肠梗阻的原因
如何有效预防肠梗阻
1. 小肠梗阻的护理方法
对于小肠梗阻的患者,我们需要:
保持呼吸道通畅,术后需特别注意排痰。
进行心理护理,减轻患者对手术的担忧,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细心观察患者的神态及表情,对于老年患者更需要耐心、细致的观察。
促进肠功能早期恢复,减轻患者痛苦。
避免切口裂开,嘱咐患者正确使用腹带,有便秘者需口服泻剂。
供给B族维生素,促进消化液分泌,维持和促进肠道蠕动。
2. 肠梗阻的饮食
肠梗阻患者在日常饮食中需要注意:
宜吃:清淡有营养的流质食物,如米汤、菜汤等;容易消化的促进排便的食物,如海带、猪血、胡萝卜等蔬菜,以及山楂、菠萝等水果;富含蛋白质及铁质的食品,如瘦肉、鱼虾等。
忌吃:粗糙食物,如术后早期不能食用鸡肉、火腿等;油腻食品,如母鸡汤、肉汤等;发物,如狗肉、羊肉、雀肉等。
3. 肠梗阻的症状表现
肠梗阻的症状根据原因、部位、性质、程度等而异。常见症状包括腹痛、腹胀、呕吐和便秘。其中,机械性肠梗阻的腹痛症状最为突出,动力性肠梗阻则表现为麻痹性或痉挛性肠梗阻的症状。
小婴儿的腹痛无法自述,只能通过阵发性哭闹来表达。一旦出现梗阻,呕吐便迅速来临,起初是反射性的,之后则是肠内容逆流入胃的呕吐。腹胀通常在梗阻一段时间后才会出现。高位小肠梗阻因频繁呕吐,腹胀并不明显,而低位小肠梗阻则呈现全腹胀。因为梗阻,肛门排便、排气会停止,导致便秘现象。
专家指出,虽然腹泻在肠梗阻的患儿中较为少见,但若出现血便,情况就不容乐观了。在梗阻早期,梗阻远端肠道内的粪便和气体仍可排出。但肠套叠、肠系膜血栓形成等也可能导致血便的排出。
那么,是什么诱发了肠梗阻呢?一是机械性肠梗阻,包括肠石、寄生虫、大的胆石及粪块等堵塞或嵌顿,以及肠道内息肉、新生物、良恶性肿瘤或淋巴瘤等堵塞。二是运动障碍性肠梗阻,也就是假性肠梗阻,是由于肠壁肌肉活动紊乱导致的肠内容物不能运行。长期便秘可能导致肠道功能不佳,粪块堵塞引起机械性肠梗阻,甚至可能因为提重物用力急起而导致肠疝气。肠梗阻的病情不容忽视,因为后期可能会引发一系列严重并发症,如肠坏死、穿孔、体液失调,甚至休克。
那么如何有效预防肠梗阻呢?保持饮食卫生是关键,不洁饮食会引发肠梗阻。饱食后不要剧烈运动,以避免肠扭转。发生肠梗阻后,即使在缓解期也要避免较硬的食物,以半流饮食为主。老年人应多选择易消化、含纤维素多的蔬菜,少吃肉,并注意牙齿保养或修复。要防治便秘,多活动、多饮水、少吃辛辣食物,必要时可选用药物调节肠道分泌功能。最重要的是,老年人应定期体检,早期发现肠道肿瘤,争取早期治疗,预防肿瘤性肠梗阻的发生。只有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定期的体检,才能有效预防肠梗阻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