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烧不退怎么办
对于小儿发烧不退的情况,妈妈需要掌握科学的护理方法。接下来,我们将详细介绍小儿发烧不退时的注意事项和应对措施。
一、小儿发烧的饮食禁忌
当小儿发烧时,需要注意饮食调整,避免摄入一些不利于病情的食物。
1. 忌多吃鸡蛋:鸡蛋虽然营养丰富,但在发烧时,其蛋白质在体内分解会产生额外热量,加剧发烧症状。
2. 忌多喝茶:喝浓茶会使大脑兴奋,导致体温升高,同时影响药物疗效。
3. 忌多喝冷饮:不洁食物引起的细菌性痢疾等传染病导致的发烧,多喝冷饮会加病情。
4. 忌多食蜂蜜、辛辣食品:蜂蜜、辛辣食物在发烧时应以清热为主,不宜滋补。
二、高烧不退怎么办
对于持续高烧不退的小儿,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一般护理:如孩子只是发烧,不超过38度5,可先用物理降温措施,再服用退烧药和消炎药。
2. 医院治疗:如孩子发烧超过38度5,且服用退烧药后仍然不退,应前往医院检查,如只是细菌性感染,可先打小针,再服药。
3. 药物治疗:如孩子咳嗽、发烧且不退,可能是病毒性感染,需服用抗病物,再配合退烧药和消炎药。
4. 物理降温:如减少衣被、多喝水、冷敷法、全身温水拭浴或泡澡等。
三、发烧吃什么药
对于小儿发烧,可以选择以下药物:
1. 对乙酰氨基酚:每千克体重1015毫克/次,每4小时1次,对胃肠道基本没有刺激,安全性较高。
2. 布洛芬:可用于婴幼儿的退热,缓解头痛、咽痛及牙痛等。
关于宝宝发烧的一些常见误区与应对建议
缺点:宝宝有时会出现轻度的胃肠道不适,偶有皮疹和耳鸣、头痛等症状。这是每个成长阶段都可能面临的小挑战。为了确保宝宝的健康,我们需要更深入地了解如何应对这些情况,尤其是在宝宝发烧的时候。
发烧饮食建议:当宝宝发烧时,饮食的选择尤为重要。以下是一些建议的食物:
1. 流质食物:牛奶,为宝宝提供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米汤,易消化,为宝宝提供碳水化合物和水分;绿豆汤,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2. 鲜果汁: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碳水化合物,易于吸收。例如西瓜汁可以清热解暑,梨汁可以润肺止咳。
宝宝还可以食用藕粉、代乳粉、稀饭、蛋、烂面等半流质食物。但请注意,要根据宝宝的实际情况和医生的建议进行选择。
关于宝宝发烧的十个误解:
1. 误区一:孩子感觉热就是发烧了。其实,孩子感觉到热的原因有很多,不一定就是发烧。最准确的方法是使用体温计测量。
2. 误区二:发烧对身体有害。实际上,发烧是身体启动免疫系统的一种保护机制。普通发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孩子抵抗感染。
3. 误区三:发烧会烧坏大脑或超过40℃是危险的。事实上,发烧合并感染不会伤害大脑。只有当体温极高时(超过42℃)才可能对大脑造成伤害。
4. 误区四:孩子容易因发烧导致惊厥。虽然惊厥在3岁以下儿童中较为常见,但实际上只有4%的儿童会发生热性惊厥。
5. 误区五:热性惊厥是有害的。热性惊厥虽然看起来吓人,但通常会在短时间内停止,并不会造成永久伤害。
6. 误区六:治疗发烧必须吃药。实际上,对于轻微的发烧,可以通过多喝水、物理退烧等方法来处理。在体温达到38.5℃以上时,才考虑使用退烧药,并且一定要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用药。
面对宝宝发烧的情况,家长要保持冷静,正确理解发烧的相关知识,合理调整饮食并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误区七解读:误解了体温变化与大脑健康的关联
每当宝宝出现发烧,家长们总是焦虑不安,急忙尝试各种退烧方法。有一种普遍的误解是,如果不及时退烧,宝宝的体温会持续上升,从而可能损害大脑功能。但实际上,我们的大脑内有一个“恒温调节器”,因此由感染引发的发热,体温通常会在39.5至40摄氏度之间达到高峰,很少超过40.6至41.1摄氏度。并且,正如前文所述,只有在身体暴露在极端环境温度下,体温才可能升高至如此高的水平。
误区八:退热后的体温反弹
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热在大多数情形下会持续2至3天。随着药效逐渐减弱,体温可能会回到原来的水平,这时需要再次接受治疗。只有当病毒被完全控制时,发热才会彻底消退。
误区九:体温高即病情严重
发热时体温的高低,并不能决定病情的严重性。一些家长认为宝宝持续高热说明感染源一定很严重。实际上,药物反应不明显的发热可能是由病毒或细菌引起的,与感染源的严重性没有直接关系。但如果孩子出现高热不退、精神萎靡、呼吸急促、面色灰暗、咳嗽加重等症状,即使体温不高,也应及时就医。
误区十:对低烧的误解
许多家长认为口腔温度在37.1至37.8摄氏度之间是低烧。实际上,这个温度范围是正常范围内的波动。体温在一天之中会有所变化,通常在下午和傍晚时达到最高点。真正的低烧范围是37.8至39摄氏度。这里提醒家长,为宝宝测量体温有多种方法,其中耳朵测温计是一种既安全又快捷的选择。对于学龄前的宝宝,不建议使用口表测量体温,以防意外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