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汁酸过高可能会带来什么危害
胆汁酸,这个听起来有些晦涩的名词,却是我们消化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胆汁的重要成分,就像一支精巧的队伍在脂肪代谢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主要存在于肠肝循环系统中的胆汁酸,通过不断循环,为我们的身体筑起一道保护屏障。它的大部分力量都储存在胆囊中,等待在关键时刻发挥重要作用。
那么,什么是胆汁酸呢?当我们在享用美食时,胆囊就像个蓄势待发的马达,受到胰酶分泌素的刺激后开始收缩。这时,储存的胆汁酸便被释放出来,它的使命就开始了。在短短30分钟内,十二指肠中的胆汁酸浓度会急剧升高,开始消化我们摄入的脂肪。
但你是否知道,胆汁酸过高可能会带来什么危害呢?别担心,这通常是由胆固醇过高引起的。有些食物可以帮助我们降低胆固醇,从而控制胆汁酸的浓度。比如玉米、海带、大豆等,它们都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能够有效降低血清胆固醇,从而控制胆汁酸的生成。一些食物如姜和香菇等,也含有能够降低胆固醇的天然成分。
说到胆汁酸的结构特点,它可是个大家族。天然胆汁酸是胆烷酸的衍生物,通常以钠盐的形式存在,并与甘氨酸或牛磺酸的氨基结合。它们的结构中有甾体母核,其中A/B环的构造尤为独特。这些胆汁酸在肠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与脂类的消化吸收紧密相连。
肠道内的胆汁酸有着复杂的生理作用。在肠道的上段,它们与脂类一起参与消化吸收的过程;而在肠道的下段,它们经历一系列变化,大部分被肠道重新吸收。这个过程与它们的溶解性和极性有关。
那么,什么情况下会导致胆汁酸过高呢?一方面,正常的生理代谢过程中,进餐后胆汁酸含量会明显升高;另一方面,肠胃疾病如胃溃疡、小肠炎等也可能导致胆汁酸升高。肝胆疾病如急慢性肝炎、肝硬化等也是常见原因。有趣的是,酒精肝的检测中,胆汁酸含量甚至比其他检测指标更为灵敏。
探明胆汁酸高的原因后,肝病专家特别指出,胆汁酸检查在肝病诊断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面对胆汁酸升高的情况,必须结合其他检测结果进行确诊。临床数据表明,胆汁酸转化肝硬化的几率高达88%,胆道疾病占比至少65%。一旦发现胆汁酸偏高,务必前往正规大型医院进行积极诊治,防止恶性疾病的发生。对于胆汁酸高由病毒性肝炎引发的患者,更要尽早进行抗病毒治疗,避免肝脏长期受损,从而防止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产生。
接下来要介绍的是胆汁酸另一个重要的功能参与血糖控制。最近的证据表明,胆汁酸通过TGR5受体激活和肠肽释放,以及法尼脂X受体激活和继发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释放,参与到血糖调控中。为了深入研究这一机制,瑞士巴塞尔大学医院的教授及其团队进行了一项实验。
这项实验是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交叉实验,共有12名健康受试者参与。他们接受了生理盐水、鹅去氧胆酸(CDCA)(5或15mmol/l)以及脂肪酸(油酸钠)(单独或与5mmol/l CDCA一起)的十二指肠内输注。60分钟后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
研究结果显示,高浓度的CDCA诱导了GLP-1和CCK分泌有意义的增加,对血浆C肽、胰岛素和血糖没有显著影响。但在OGTT后,观察到C肽和胰岛素释放减少。输注CDCA后,血浆BA和FGF19水平显著增加。
这项研究揭示了CDCA对GLP-1和CCK的调节分泌作用,尽管作用较弱且未显著影响血糖水平。OGTT后血浆BAs的增加和胰岛素释放的减少提示BAs在血糖控制中发挥作用,这一作用独立于肠促胰岛素轴,并可能涉及到法尼脂X受体的激活。这一发现为我们进一步理解胆汁酸在血糖调控中的角色提供了重要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