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失禁要检查什么
尿失禁是一种影响广泛的疾病,尤其对于大龄儿童、老年人及成年人来说,其带来的困扰和心理阴影尤为显著。急迫性尿失禁可能源于部分性上运动神经元病变或急性膀胱炎等强烈局部刺激。患者可能经历尿频、尿急等严重症状,这是由于强烈的逼尿肌无抑制性收缩导致的。充溢性尿失禁是由于下尿路机械性梗阻,如前列腺增生,导致的尿潴留,当膀胱内压超过尿道阻力时,尿液会不断滴出,此时患者的膀胱呈膨胀状态。
对于尿失禁,我们需要进行哪些检查呢?以下是详细列举的检查项目:
1. 测定残余尿量,以判断尿道阻力是否过高或过低。
2. 若存在残余尿,可进行排尿期膀胱尿道造影,观察梗阻部位。
3. 膀胱测压用于观察有无无抑制性收缩、膀胱感觉及逼尿肌无反射等情况。
4. 站立膀胱造影可观察后尿道是否有造影剂充盈,以判断尿道功能状况。
5. 闭合尿道压力图及其他可能的检查如动力性尿道压力图、膀胱压力、尿流率、肌电图的同步检查等,以确诊尿失禁的类型和原因。
在治疗前,我们需要了解患者的具体情况并依据不同的发病机理进行相应的治疗。例如,大量残余尿引起的压力性尿失禁或充溢性尿失禁需要通过手术降低尿道阻力以减少残余尿;对于逼尿肌反射亢进或不稳定性膀胱引起的急迫性或反射性尿失禁则需要用药物或手术等方法抑制膀胱的无抑制性收缩。
尿失禁患者护理与食疗法
面对尿失禁这一看似小但实际上影响生活的疾病,许多中老年人在睡梦中无意识地排出尿液,那么有什么方法可以帮助改善呢?这里为您介绍一些护理和食疗法。
护理方法:
1. 盆底肌锻炼:患者取立位、坐位或卧位,模拟排尿动作,先慢慢收缩肛门,再收缩阴道和尿道,产生盆底肌上提的感觉。在此过程中,大腿和腹部肌肉应保持放松,每次缩紧至少3秒,然后缓慢放松,每次约10秒,连续10次,每日进行5-10次。此锻炼可抑制不稳定的膀胱收缩,减轻排尿紧迫感。
2. 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经常清洗会阴部,勤换衣裤、床单等。
3. 外部引流:必要时使用接尿装置。女患者可使用女式尿壶紧贴外阴部接取尿液;男患者则可用尿壶或阴茎套连接集尿袋。但此法不宜长时间使用,每天需定时清洗和评估。
4. 留置导尿:对长期尿失禁的患者,可采用留置导尿管,定时放尿,避免尿液浸渍皮肤。
食疗法:
1. 取新鲜鸡蛋、枸杞和大枣,共同煎煮。蛋熟后去壳,再煮片刻,吃蛋喝汤。隔日一次,连服三次。
2. 用鸡肠晒干,炒黄研成粉,用黄酒送服。
3. 用中药白芷煎汤,每日饮用三次。
4. 猪膀胱内装适量大米,蒸熟后食用。
5. 狗肉炖黑豆或党参核桃仁汤,吃肉喝汤。
还有一些治疗老年人尿失禁的偏方如三味茶、葱姜硫磺糊等。这些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帮助治疗尿失禁,但如食疗法效果不佳,还是建议您到正规医院进行检查,查明原因。家人应给予尿失禁患者关心与照顾,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心态配合治疗。尿失禁不是小问题,应及时处理,确保身体健康。在寻找治疗尿失禁的良方时,有一种方法被悄悄传颂。购买白芷,精心分成五小包,分五次煎汤饮用,饮用时可以适当添加一些糖分,以增添口感。曾经,我的一位亲友亲身体验过这种疗法,并成功摆脱了尿失禁的困扰。他将这个方法分享给了一位大夫,后来这位大夫利用这个秘方成功帮助了三位遭遇小便失禁困扰的老人。
对于压力性尿失禁,常规药物治疗往往难以见效,因此多采用保守疗法。在这里,我们要探讨一种中医的理念:人们出现尿失禁的状况,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肾气虚和中气下陷所致。治疗方法主要是以补益肾气、提升中气为主。
在民间,有一种被称为灸法的古老疗法,对于治疗尿失禁颇为有效。这种疗法需要点燃艾条,在特定的穴位如神阙、关元、中极、涌泉等穴位上轮换熏烤。当每个穴位感到灼热难熬时,便更换穴位继续施灸。每次灸疗需要半小时,每日一次,连续灸一周。如果症状消失,即可暂停施灸。若日后复发,再依照同样的方法施灸一周。反复进行,可有效地控制病情。这种疗法基于中医理论,针对肾气虚和中气下陷的问题,通过刺激相应穴位,达到补益肾气、提升中气的效果,从而缓解尿失禁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