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溃疡了怎么办
介绍口腔溃疡】何为口腔溃疡?如何治疗与预防?
口腔溃疡,俗称“口疮”,是口腔粘膜上的浅表性溃疡,其大小可从米粒至黄豆不等,形态或为圆形、或为卵圆形。溃疡面凹陷,周围充血,遇刺激性食物会引发疼痛,通常在一至两周内自愈。如果口腔溃疡持续不愈,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探讨口腔溃疡的治疗方法以及预防策略。
一、口腔溃疡怎么办?
当遭遇口腔溃疡时,可以尝试以下方法进行治疗:
1. 含漱剂:如金霉素溶液、氯已定洗必泰溶液等,可以起到消炎杀菌的作用。
2. 含片:如杜米芬含片、溶菌酶含片等,可减轻口腔不适。
3. 散剂:中医常用的冰硼散、锡类散等,具有消炎止痛、促进愈合的功效。
4. 药膜:含有抗生素及可的松等药物的药膜,可保护溃疡面,减轻疼痛,促进愈合。
5. 止痛剂:如普鲁卡因液、达克罗宁液等,可暂时止痛,便于进食。
6. 烧灼法:对于溃疡数目少、面积小且间歇期长的患者,可采用硝酸银液等进行治疗。
二、口腔溃疡饮食需忌口哪些食物?
口腔溃疡患者需特别注意饮食,避免以下食物:
1. 避免吃口香糖、巧克力、烟酒、咖啡、烫食及辛辣、烧烤、油炸品等刺激性食物。
2. 避免食用粗糙坚硬的食物,如炸排骨、炸鸡腿等,以免加重溃疡面的摩擦。
3. 避免吃研磨后的食物,如面包末等,以免其粘附于溃面,影响愈合。
4. 忌吃过烫的食物,以免对溃疡面造成刺激。
三、为什么会出现口腔溃疡?
口腔溃疡的出现可能与以下因素相关:
1. 口腔黏膜颜色变化:如口腔黏膜变白、变褐或变黑,可能意味着黏膜表皮细胞发生变化。
2. 溃疡不愈:如果口腔溃疡的病程超过两周仍未好转,需警惕口腔癌的可能性。
3. 疼痛明显:早期口腔溃疡可能无痛或仅有局部异常摩擦感,但随着病情发展,疼痛会加剧。
4. 淋巴结肿大:口腔癌患者可能出现颈部淋巴结的转移。
5. 功能障碍:肿瘤可能影响张闭口肌肉和下颌关节,导致运动受限。
消化系统疾病、营养因素、感染因素等也可能导致口腔溃疡的发生。如缺乏微量元素、叶酸或维生素B12等营养物质的不足,都可能降低免疫功能,增加口腔溃疡的发病可能性。
四、口腔溃疡是怎么回事?
口腔溃疡的发生可能与多种因素相关,包括消化系统疾病的影响、营养不均衡以及感染等。例如,患系统性疾病的患者更易发生口腔溃疡,这主要是通过影响免疫系统而实现的。营养元素的缺乏以及感染因素也在口腔溃疡的发病中起到一定作用。遗传因素对复发性口腔溃疡的影响颇深。若父母双方都患有此病,其子女患病率高达8090%;若只有一方患有此病,子女的患病率也有5060%。口腔溃疡是一种常见疾病,具有周期性反复发性的特点,常发生于口腔粘膜的任何部位,尤其是唇、颊、舌部较为多见。随着病程的延长,溃疡可能逐渐扩大、数目增多、疼痛加重、愈合期延长以及间隔期缩短等,这不仅影响患者的饮食和言语,还可能反映全身疾病,如糖尿病、胃病、血液病、结核病等。
口腔溃疡的成因多样,可能因微量元素缺乏,如B族维生素、维C等不足,或者遭遇局部创伤、精神紧张、食物刺激、药物使用、激素水平变化,以及阴虚内热等因素引发。临床上的复发性口腔溃疡,通常表现为溃疡周围红肿,表面黄色,中央凹陷,疼痛明显。这种溃疡可能会反复发作,一次可能出现多个,带来明显的疼痛。但它在一定时间会自行愈合。
我们需要警惕那些边缘不清晰、长时间不愈合的口腔溃疡,它们有可能是恶性的,这种情况在老年人中较为常见。口腔内长期不愈合的溃疡,由于经常受到咀嚼、说话的刺激,有可能会发生癌变。特别是口腔中与牙齿接触的部位,如果存在未拔除的破损牙齿或佩戴的假牙边缘锐利,长期刺激口腔黏膜产生溃疡,如果不去除这些刺激因素,溃疡不但不会好转,还可能逐渐加重,甚至可能演变成一种癌前病损,极易发生癌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