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如何预防孩子眼睛斜视
斜视是儿童常见的眼科问题之一,在中国四亿儿童中,有大约四百万儿童患有斜视。斜视不仅影响孩子的外貌,更重要的是会影响他们的视功能发育,如果不及时诊治,可能导致斜视性弱视,影响孩子的视力及立体视觉功能的发展。了解斜视及其防治知识,是每个家长都应该掌握的。让我们一同来探讨关于斜视的几个重要话题。
目录:
一、家长如何预防孩子眼睛斜视?
二、斜视手术的风险和后遗症有哪些?
三、如何尽早发现近视和弱视?
四、斜视儿童戴镜应注意什么?
五、诊断斜视需要做哪些检查?
一、家长如何预防孩子眼睛斜视?
1. 变换睡眠体位:经常变换宝宝的睡眠体位,让宝宝转向不同的方向,有助于避免光线只投射到一侧眼睛,从而预防斜视。
2. 玩具多角度悬挂:在宝宝的小床上悬挂玩具时,要注意角度和距离的选择,避免太近或只挂在一个方向。
3. 增加眼球转动频率:家长应经常抱孩子走动,让宝宝对周围环境产生好奇,增加眼球的转动,增强眼肌和神经的协调能力。
4. 早期治疗:一旦发现孩子患有斜视,应及早诊治。视觉发育的关键期在2岁以前,及时诊治有助于纠正眼位、提高视力。错过最佳治疗期可能会导致弱视。
二、斜视手术的风险和后遗症有哪些?
斜视矫正手术是一种相对成熟的手术,一般不会影响视力。手术在眼球外进行,只要患者配合不乱动,就不会对视力造成影响。手术后可能会出现一些正常的术后反应,如眼外肌水肿牵拉等导致视力波动,但通常一个月左右就能恢复。大部分病人一次手术就能达到满意的效果。但个体差异以及复杂类型的斜视可能需要分次手术或再次手术矫正。手术后可能会出现复视的情况,但一般适应一段时间后就会消失。斜视手术不会留下影响外观的疤痕。但需要注意的是,手术只能矫正眼位,不能根治病因。因此术后可能出现的过矫、欠矫、复发等情况应给予理解。
三、怎样尽早发现近视和弱视?
青少年正处于身体与知识的飞速成长阶段,他们常常在这一时期忽视眼睛的保养。普瑞眼科的专家指出,不正确的用眼习惯,如长时间阅读、错误的写字姿势以及不良的照明条件,都会给眼睛的晶状体带来频繁的调节和过度倾斜的压力,导致眼部肌肉过度疲劳、眼球充血以及眼内压力升高等问题,从而影响眼睛的正常发育和功能。
调查数据显示,近视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青少年阶段的发病率高于婴幼儿,近视程度也随之加深。这一现象与不注意用眼卫生、视力负担过重密切相关。
相较于近视,弱视在幼儿中更为常见。弱视的治疗与年龄紧密相关,年龄越小,治疗效果越好。但由于弱视幼儿中大部分不伴有斜视,因此弱视的发现和及时治疗变得更为困难。家长和幼儿教师应该全面了解小儿眼科疾病的表现,为孩子的视力发育创造更好的条件。
专家强调,对于近视的防控主要在于日常的科学用眼和控制。可以通过角膜塑形镜等方法来矫正近视,为未来的近视矫正和升学就业铺设道路。对于弱视,家长应多带孩子参加户外活动,利用光线和景物刺激视觉功能的发育,预防弱视的发生。
对于斜视儿童来说,戴镜是矫正眼位的重要手段。远视眼镜的度数需要在阿托品散瞳的情况下验出,初次戴镜时可能会出现视物模糊、头晕等不适应症状,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应过程。家长应督促孩子坚持戴镜,除睡觉外不可摘下。眼镜配好后必须定期到医院复查,观察斜视度的变化和视力提高情况,以便医生根据治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
诊断斜视需要进行全面的检查。首先要询问患者的年龄、发病时间和原因等详细信息;其次进行眼外观检查,注意眼位偏斜的方向和程度;然后进行视力检查和屈光检查,对于高度近视和散光者以及青少年患者,必须在扩瞳后进行检查。遮盖试验是简单而有效的定性检查方法。还需要检查眼球的运动以及斜视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