萎缩性胃炎加肠化中医如何治疗
萎缩性胃炎的病因多种多样,包括幽门螺杆菌感染、免疫因素、体质因素、遗传因素、金属接触、饮食习惯以及放射等因素。当萎缩性胃炎进一步恶化,出现肠化现象时,表明胃受损严重,需要患者高度重视并进行正规治疗。中医调理治疗是其中的一种有效方法。
中医将萎缩性胃炎肠化分为多种类型,包括脾胃气虚型、脾胃虚寒型、胃阴虚型、肝胃不和型、脾胃湿热型和气滞血淤型等。针对这些类型,中医采用的治疗方法也有所不同,如益气健脾、温中健脾、养阴益胃、疏肝理气和胃、行气祛淤等。
对于萎缩性胃炎的检查,主要通过观察胃粘膜颜色、粘膜下血管透见情况以及粘膜皱襞的变化来进行。萎缩性胃炎的鉴别诊断、预防和调理同样重要。患者需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不良因素的刺激,定期进行胃镜检查,以及早发现并治疗胃炎。
在日常生活中,预防萎缩性胃炎的措施包括限酒、饮食规律、避免刺激性食物和药物的摄入等。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劳累和焦虑,也是预防胃炎的重要措施。通过深入了解萎缩性胃炎的成因和治疗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关爱自己的健康,远离疾病的困扰。 4 萎缩性胃炎如何鉴别诊断
当慢性萎缩性胃炎伴随腺体颈部过渡增生或肠上皮化生时,黏膜表现变得粗糙不平,呈现颗粒状或结节状,有时可见假息肉形成,黏膜下的血管特征可能被掩盖。虽然镜下肉眼观察可以初步判断肠上皮化生,但要确诊必须依赖胃黏膜病理检查。
萎缩的黏膜脆性增加,容易出血并可能出现糜烂灶。慢性萎缩性胃炎还可能伴随慢性浅表性胃炎的表现,如充血、红斑、附着粘液以及反光增强等。根据萎缩发生的部位和免疫学改变,包括自身免疫试验和血清胃泌素测定,Strick land将萎缩性胃炎分为A型和B型。
A型萎缩性胃炎
A型萎缩性胃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自体抗体呈阳性。由于自身免疫性损伤主要发生在壁细胞,因此病变以胃体部较为严重。胃体腺被破坏导致萎缩,从而降低或丧失胃泌酸功能,引起血清胃泌素水平升高。食物中的VitB12与壁细胞分泌的内因子结合成内因子维生素B12复合物,有助于Vit B12的吸收。在A型萎缩性胃炎患者血清中,可以发现内因子抗体(IFA)。A型患者常伴恶性贫血,其中60%的恶性贫血与阻断型IFA有关。在我国,萎缩性胃炎主要发生在胃窦部,胃体部病变较少,这与我国恶性贫血较少相符合。
B型萎缩性胃炎
B型萎缩性胃炎并非免疫性疾病,自身抗体呈阴性。其发病与十二指肠液返流或其他化学、物理损伤有关。胃窦部粘膜比胃体部粘膜通透性更强,容易受到十二指肠液及其内容物返流的影响,因此胃窦部最容易受累。胃体部病变较轻,因此胃泌酸功能一般正常。萎缩性胃炎的癌变以B型为主,其癌变过程可能长达10多年或更久。
5 萎缩性胃炎如何预防
为预防萎缩性胃炎,需采取以下措施:
1. 保证食品新鲜并富含营养,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及铁质。按时进食,不暴饮暴食,避免过冷或过热的食物,不用或少用刺激性调味品。
2. 节制饮酒,不吸烟,以避免对胃黏膜的损害。避免长期服用消炎止痛药,如阿司匹林及皮质激素类药物等,以减少对胃黏膜的损害。
3. 对浅表性胃炎应坚持治疗。
4. 定期检查,必要时作胃镜检查。
5. 遇有症状加重、消瘦、厌食、黑便等情况时应及时到医院检查。
疾病百科:胃炎
胃炎是由多种不同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急性和慢性炎症,常伴有上皮损伤、黏膜炎症反应和上皮再生。胃炎是最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挂号科室为消化内科。
温馨提示:胃炎患者应避免油炸及辛辣刺激食物,如辣椒、洋葱、生蒜、胡椒粉等。
常见症状包括上腹不适、疼痛、厌食和恶心、呕吐等。治疗方法主要为药物治疗。预防胃炎需保持饮食规律,避免不良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