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手术怎么做的?
心脏,如同人体的发动机,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一旦心脏出现问题,不仅可能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工作,甚至可能危及生命。对于心脏问题的处理,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心脏手术作为一种快速有效的治疗方式,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和心脏短期缺血的改善,具有显著效果。
关于心脏手术的过程,是许多人关心的话题。针对不同的心脏疾病,心脏手术方式也有所区别。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当血管堵塞且没有并发症与合并症时,心脏支架手术是首选。手术通常在手腕或大腿内侧进行局部,然后通过心导管带着支架到达阻塞处,打开支架使血液恢复通畅。整个手术过程中,医生可以通过电脑界面进行治疗,对心脏的情况了如指掌。
近年来,支架手术逐渐成为一项逐渐成熟的新技术,能够改善冠心病患者长期心肌供血不足和心脏动脉阻塞的问题。通俗地说,这个过程是穿刺患者的血管,让相应的导管器械在血管中前行,到达冠状动脉开口处。然后用特殊的传送系统将支架输送到需要安放的部位,放置好支架后撤出导管,结束手术。这种手术通常在穿刺24小时后就可以下床活动,一般术后三天即可出院。
如果心脏血管病变严重,无法进行支架植入开通血管,就需要考虑进行心脏搭桥手术。这是一种技术要求更严格、风险更高的手术。手术会使用患者自身的其他部位的血管,比如下肢静脉,接到心脏堵塞的血管上,以恢复血流通畅。
心脏病专家指出,只要患者没有出血性疾病、能够平卧接受手术、凝血功能正常,都可以考虑接受支架手术。对于反复发作心绞痛的患者,应该及早到医院检查确诊,并在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后确定是否需要接受支架治疗。
心脏支架手术虽然是一项广泛开展的成熟技术,但并不等同于没有风险。患者应该充分了解手术的风险与收益关系,做出正确的选择。手术后,为了防止血管再次发生病变,患者需要服用药物控制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并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定期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