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 为什么亚洲人特别多?
文/内场廉
什么样的人会得糖尿病?各位是不是觉得糖尿病是「肥胖者」专属的疾病呢? 糖尿病追踪调查显示,日本糖尿病患者的BMI高峰集中在22.5~23.0之间。很惊讶的是,这些人一点也不胖,甚至几乎是标准体重。糖尿病是肥胖者的疾病吗?答案是否定的。糖尿病患者7~8成都是不胖的人。
生活不同,糖尿病种类也不同
瘦的人得糖尿病,究竟是为什么呢?要说明这件事,就必须要回溯到很久以前。人类最早出现在距今约20万年前的非洲,大约4万年前,以中亚为起点开始大迁徙。北上的人,就是现在的欧洲人。从他们的肤色,我们能想像得到,欧洲大地那时日照时间短,土壤贫瘠不适合耕种。一般认为,他们很早就学会了畜牧,以乳类和肉类为中心的动物性食品为生。
另一方面,一路向东前进的人,就是现在的亚洲人。刚开始,他们在荒凉的野地采集动物们剩下的食物,勉强靠着昆虫、贝类、果实等熬过饥饿,然后渐渐进入农耕生活,学会一整年计划性地保存粮食的饮食生活。
北上开始畜牧的欧洲人,与到温暖的东方学会农耕的亚洲人。如此不同的饮食环境,造成二者在进化上产生了许多差异,其中之一是糖尿病的形态不同,另一个则是囤积脂肪的能力不同。亚洲人瘦的糖尿病患者较多的原因,可以从这里略窥一二。
糖尿病患 为什么亚洲人特别多?
为什么亚洲的「糖尿病患」特别多?
1万年前就开始亲近动物性食品的欧洲人,据说在中世纪一天就已摄取270公克的肉,以及约60公克的脂肪,这些动物性蛋白质与动物性脂肪,只要少量摄取就能提供莫大能量。
而且,欧洲人的胰脏也因为这些脂肪多的食品,进化成能分泌大量的胰岛素。也就是说,现代欧洲人是经历了数千年与脂肪的战争而生存下来的、一群不容易得糖尿病的子孙。
另一方面,亚洲人的祖先则主要是摄取植物性食物。作为能量来源的谷类,是由多个单糖聚合而成的多糖类,消化和吸收都很耗时。吸收慢,胰岛素分泌自然也就慢。
,他们极少摄取脂肪。数千年以来,亚洲人的饮食生活中,脂肪量都很少,直到最近才渐渐欧美化,所以胰脏并不像欧洲人那么发达,胰岛素分泌能力大约只有欧洲人的50 %~75 %。
「年轻人」得糖尿病的事实,逐年增加
前面的说明透露一个事实,那就是亚洲人非常容易肥胖。从中亚北上的人,也就是现今欧美人的祖先,他们维持高脂肪、高蛋白质的饮食已超过1万年以上。我们认为他们对于面前的食物,总是尽可能地大量食用,并将能量以皮下脂肪的方式保存,以备饥饿时使用。
,欧洲人进化成皮下脂肪的细胞数目非常多,可大量囤积脂肪的体质。也就是说,他们对于肥胖的「耐受性」极强。就算胖也还算健康,只要不要过胖,就不会因肥胖而生病。
这样吃,让亚洲人天生易胖?
另一方面,亚洲人以农耕为中心,在下次收获期来临前,不得已只能过着省吃俭用的生活。我们的饮食方式是节约型的,可以保存的脂肪少,自然就进化成体内脂肪细胞数量少的体质。
,这基因在衣食丰足的现代,可就造成了灾难。,节约基因一多,只要稍微吃多一点,就会发胖。根据目前为止的研究,发现拥有1种节约基因的人基础代谢量会减少2千大卡,拥有2种节约基因的人,则会减少3千大卡之多。
过多的能量一旦进入体内,内脏脂肪和皮下脂肪细胞,就会开始囤积脂肪。如果本来脂肪细胞的数目就多,就可以将过剩的能量保存起来;相反地,倘若数量不多,特别是内脏脂肪细胞,就会开始分泌坏的荷尔蒙,加速肥大。
亚洲人本来可以容纳脂肪的空间就小,所以内脏脂肪细胞很容易肥大;相反地,欧美人容纳脂肪的空间天生大得不得了,所以可保存较多的脂肪。,欧美人即使胖得十分夸张,也不容易得糖尿病。
「瘦子型糖尿病」最棘手,血糖就是降不下来!
我可以很切确地说,在欧美,糖尿病就是肥胖者的疾病,在亚洲,却是瘦的人得糖尿病。亚洲人胰脏功能较弱,无法大量分泌胰岛素,所以在变胖之前,糖尿病就先来敲门了。
最让医生们觉得棘手的,正是这种「瘦子糖尿病」。无论饮食疗法、降血糖剂或胰岛素疗法,通通无效的病例比比皆是。
瘦子型、约50~60岁的患者,没有暴饮暴食,但血糖就是很难控制。这些人因为不胖,根本没想过自己会得病,直到做健康检查,才突然被告知得了糖尿病。
如果这些人年轻时就很胖,会怎么样呢?,会造成糖尿病提早发病。说不定不久以后,亚洲人得糖尿病的年纪,会提早到20多岁也说不定!
本文摘自糖尿病一定有救
该文章《糖尿病患 为什么亚洲人特别多?》由网友『帥旳、狠冇型』投递本站,如果您觉得该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和站长联系处理!另:该文内容未经本站核实,仅供参考,请读者自行研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