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盘早剥引发流产:深究其因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妊娠6个月时的胎盘早剥,进而引发流产?这背后的原因或许令人痛心,但理解其机制对于预防类似情况的发生至关重要。
我们要关注的是孕妇的血管病变。当孕妇患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慢性高血压、慢性肾脏疾病或全身血管病变时,胎盘早剥的风险会显著增加。这些疾病导致底蜕膜螺旋小动脉痉挛或硬化,进一步引发远端毛细血管的变性、坏死甚至破裂出血。当血液流至底蜕膜层与胎盘之间,便会形成胎盘后血肿,从而导致胎盘与子宫壁的分离。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机械性因素也不容忽视。外伤,尤其是腹部的直接撞击或挤压,是其中之一的诱因。脐带因素,如脐带过短或脐带绕颈、绕体相对过短,也可能在分娩过程中造成胎盘剥离。当脐带被胎儿下降时牵拉,也可能导致胎盘出血和剥离。进行羊膜穿刺时,如果刺破前壁胎盘附着处,同样可能引发血管破裂出血,造成胎盘剥离。
如何检查和判断胎盘早剥呢?对于轻型胎盘早剥,主要症状是阴道流血。这种出血通常较多,颜色暗红。腹痛可能轻度或不明显,贫血的体征也不显著。如果发生在分娩期,产程可能会进展得比较快。
在腹部检查方面,如果发生胎盘早剥,子宫通常会感觉柔软,宫缩会有间歇。子宫的大小会与妊娠周数相符,胎位清晰,胎心率多数正常。但如果出血量较大,胎心率可能会有所改变。在胎盘早剥的位置,可能会有轻微的局部压痛。
深入理解胎盘早剥的原因和机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预防和应对这种情况,为母婴的健康保驾护航。希望每一位孕妇都能度过一个平安、健康的孕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