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麦粒肿及其症状表现
麦粒肿:小病痛,大关注
或许对于麦粒肿,有人尚感困惑,不知其所以然。但提及针眼,想必大家都不会陌生。这神秘的麦粒肿,其实在初始阶段,便会在眼部显现肿胀的迹象,伴随而来的,还有眼部的不适感。那么,究竟是何原因引发了麦粒肿呢?
我们的睫毛根部藏有两种腺体:皮脂腺与汗腺。眼睑板作为眼睑的支架,其内部也有一种叫做眼睑板腺的腺体,它们默默地为眼球提供滋润。当这些腺体遭遇细菌感染,引发急性化脓性炎症时,麦粒肿便悄然诞生,又被称为眼睑腺炎。其中,皮脂腺感染我们称之为外麦粒肿;而眼睑腺感染则被称为内麦粒肿。
说到麦粒肿的表现,外麦粒肿常被称为针眼,与我们日常所见的皮肤疖子颇为相似。儿童的眼睑边缘首先会出现局限性的红肿,因疼痛而避免触碰。经过3到4天的时间,红肿的中心部位皮肤会变黄白色,脓头显现。一旦脓头破裂或通过手术排出脓液,红肿便会迅速消退,整个过程大约一周。而由于眼睑腺较睫毛根部腺体更大,眼睑板本身的构造也更加坚韧,内麦粒肿的疼痛较外麦粒肿更为剧烈。
值得一提的是,内外眼角的麦粒肿,特别是内麦粒肿,常伴随附近眼球表面的水泡。家长们不必因压迫周围组织而紧张。随着病情的缓解,这些水泡会逐渐消失。
那么,为何会出现麦粒肿呢?日常中,若你常有揉眼的习惯,就要留意了。由于双手经常接触各种不洁物品,因此会携带大量细菌。这些细菌便可能通过揉眼的不良习惯进入眼部,造成眼部感染。在身体抵抗力下降的时候,如过度疲劳、营养不良、学习负担过重、体力消耗大、消化不良、糖尿病等情况下,细菌也会趁虚而入,引发眼部感染。
虽然麦粒肿看似只是小病小痛,但真正的痛苦来临时,却让人难以忍受。特别是当麦粒肿生长在眼睛内部时,疼痛更为显著。内麦粒肿较外麦粒肿更为危险,患者需及时治疗,日常生活中也要注重眼部保养。保护双眼免受细菌侵害,是我们每个人都应当关注的重要事项。
毕竟,“眼”观四方,“目”之所及皆是我们认识世界的窗口。让我们珍视这份宝贵的光明,从小细节做起,保护好我们的双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