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低温症临床表现
老年低温疾病,无论是原发性还是继发性,都会对身体各系统和器官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害。以下是各系统的具体表现:
一、外貌方面
患者面色苍白,混合着发绀的特征,有时会呈现特异粉红色,易误为一氧化碳中毒。皮肤发冷,伴随着面部虚肿、言语迟钝和声音嘶哑等症状,这些症状会在体温恢复正常后消失。
二、中枢神经系统
轻度低温时,患者会出现寒战,中枢神经系统出现共济失调、痴呆发音障碍等症状,常被误认为是衰老引起的。随着体温的下降,症状加剧,如反射迟钝增强肌肉张力,导致妄想和昏睡。在体温极低的情况下,患者陷入昏迷状态,反射消失,双侧瞳孔大小不一,对光反应微弱。
三、呼吸系统
在初期,由于呼吸中枢的抑制不明显,症状较少。但随着体温的下降,呼吸逐渐变慢变浅,通气不足。肺底的音不完全由感染引起,可能是肺水肿的表现。由于精神障碍、咳嗽反射减弱和支气管肺受寒冷刺激,分泌物增加且难以排出,易导致吸入性肺炎、肺水肿、继发性感染和肺不张。在严重情况下,会引发呼吸衰竭。
四、心血管系统
老年低温患者可能出现心脏排血减少、低血压、心动过缓或心房颤动等症状。如出现心动过速,应考虑是否由低血糖引起。心电图检查常显示不同程度的传导障碍,如室内传导延迟和各种形式的心律失常。在极端低温下,患者可能出现“J”波(Osbom波),虽无预后意义,但仅出现在低温条件下。随着体温的进一步下降,可能导致室颤和最终的心脏停搏。
五、泌尿系统
低温对肾脏有直接损害作用,可能导致少尿和急性肾小管坏死。早期也可能出现冷尿症,导致低血容量和肾前氮血症。
六、消化系统
老年低温患者可能出现急性炎和腮腺炎等消化系统疾病。其中,急性炎可能仅表现为血清淀粉酶升高而无其他明显症状。胃肠功能可能出现障碍,如蠕动减弱、麻痹性肠梗阻和消化道出血等。
七、血液系统
低温患者的血液粘度增加,血小板减少,并有可能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八、内分泌系统
老年低温可能影响内分泌系统的功能。由于胰岛素释放减少和效应减退,可能出现高血糖症。肾上腺皮质、甲状腺和垂体的功能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老年低温常伴随多种并发症,其中最常见的包括炎、肺水肿、代谢性酸中毒、肾衰竭和肢体坏疽等。这些症状提醒主治医生要特别关注患者的全面状况,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