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饥饿机制」 不进食最多撑3个月

健康养生 2023-06-01 09:340健康养生www.shimianzheng.cn

每当电视里出现非洲闹饥荒的新闻,除了感到于心不忍,大家是否发现这些难民的身体虽然柴瘦如骨,但头部却没有跟着萎缩,形成「头重脚轻」的状况。德国近日一项研究指出,这个生理现象牵涉到人类老祖先为了做好随时会断粮的准备,而逐步演化出的一套「饥饿机制」。

大脑中有一套关键的「饥饿机制」,让人体能顺利熬过长期饥饿。(图片/取材自德国之声《Deutsche Welle》)

根据《德国之声》(Deutsche Welle)的报导,德国明斯特高等专科学校(Münster Fachhochschule)的人类生物学家约翰金.盖德曼(Joachim Gardemann)教授表示:「人体在只有水而没有食物的前提下,至少可以撑上两到三个月;我们人类是一个经演化之后成功存活下来的物种,关键就在『饥饿』两字。」

美国的科学家安瑟.吉斯(Ancel Keys)曾在二战期间做过一个相当具有争议性的实验:他找了36个人作为观察对象,前三个月每人每天仅摄取身体所需一半的卡洛里,当所有人的体重都减到只剩原来的百分之75后,第二阶段的实验就是给予每个人不同饮食计划。在研究报告里他提到,当人体历经长期的挨饿后,大脑只对与「食物」有关的东西感兴趣,有的人甚至承认动过吃人肉的念头;此外,这些受试者的听力和嗅觉似乎也变得比较灵敏。

下脑丘(Hypothalamus)为人体的饥饿中枢,当血糖浓度降低后,下脑丘内的活动便会增加。首先它会发出信号给肾上腺(die Nebenniere)分泌出肾上腺素(das Adrenalin),让人体动起来去寻找食物;当食物并非唾手可得的情况下,下脑丘就开始进行所谓的「B计划」。

人的大脑约占人体体积的2%,却需要耗掉体内将近一半的葡萄糖(die Glucose)含量;当人处于饥饿状态的时候,体内葡萄糖含量逐步降低,下脑丘于是发布让胰岛素(das Insulin)停止分泌的信号,一方面阻止有限的葡萄糖继续进到肌肉和其他器官内,另一方面把它们全数引导到脑部保存起来。人在饿死之前,所有的器官都会萎缩约50%,只有大脑会维持原本的大小,最多只减少2-4%的体积。

当人体依旧没有得到食物的情况下,下脑丘会主动采取攻势,将肌肉里的蛋白质(der Eiwei)转换成胺基酸(die Aminosure),并从中取出葡萄糖后送回脑袋,「所谓的『皮包骨』,指的就是肌肉全数被耗尽的状况,而说穿了,我们的肌肉只不过是蛋白质的保存库,帮助大脑继续维持运作的后勤补给站而已。」约翰金教授表示。

大脑中的「下脑丘」。(图片/取材自德国之声《Deutsche Welle》)

长期的饥饿会让身体进入一种类似「冬眠」的状态,心跳、血压、体温等都会降低,避免耗掉剩下的能量。大脑除了从肌肉中截取葡萄糖外,还会把人体脂肪中的脂肪酸(die Fettsure)会转换成酮体(der Ketonkrper),做为另一个维持大脑运作的来源,避免肌肉在短时间之内全数耗尽,借此保住几个重要的维生器官;以心脏为例,当心脏的肌肉开始被耗损,几乎就宣告了它的死亡。

约翰金教授最后提到,对于患有疟疾(die Malaria)、爱滋病等病患,由于血液中含有过多的炎症物质(der Entzündungsstoff),导致胰脏(die Bauchspeicheldrüse)不停分泌胰岛素消耗肌肉里的葡萄糖,却完全不会动到脂肪中的脂肪酸;换言之,当下脑丘无法再执行这一整套保命的「饥饿机制」,人体不但撑不过三月,甚至只要短短两三个星期就因多重器官衰竭而死亡。

Copyright@2016-2025 www.shimianzheng.cn 失眠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