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颤动任意停药 中风风险高5倍
心房颤动是造成中风的危险因子,虽然服用传统抗凝血药,能降低2成脑中风机率,但是若任意停药,则会大幅增高中风风险达5倍之多,千万不可小觑。居住台中的1名65岁林先生,曾有中风病史,因手术切除脂肪瘤,暂时停用传统抗血栓药,讵料,停药不到3个月,竟又再度发生中风,后改服用1天1次新型口服抗凝血药剂,始让症状获得明显改善。
谢育整医师(左)吴兹睿主任(右)共同呼吁民众应重视心房颤动用药安全。(图片提供/台中荣民总医院)
收治这名病患的台中荣民总医院心脏内科主任医师吴兹睿指出,在国人10大死因中,心脏疾病(高血压疾病除外)、脑血管疾病分居第2、3名,死亡人数分别为1万9400人、1万1736人,显示血栓已严重威胁国人生命。
血栓易致命 心房颤动是主因
心律不整是引发血栓的主因,而临床上最常见的是「心房颤动」,更是造成中风的最危险单一因子。心脏不正常跳动,血液容易在心房内留滞形成血栓,一旦血栓剥落,跟着血液流到脑部,就可能引发脑中风,甚至死亡。
调查指出,台湾约有23万名心房颤动患者,症状包括心悸、胸闷、心跳忽快忽慢、虚弱、头晕、容易疲倦、体力变差、呼吸困难等等,如果无法早期确诊,提早投药,中风机率将超过一般人5倍以上,死亡率多2倍、心脏衰竭多3倍,千万不容小觑。
心房颤动任意停药 中风风险高5倍
心房颤动常合并慢性病 用药禁忌多
台中荣民总医院心脏血管中心谢育整医师强调,虽然阿斯匹林约能降低2成心房颤动引发脑中风风险,不过根据欧洲心脏学会心房颤动治疗指引建议,心房颤动患者只要合并以下一种情况,包括:年龄超过65岁、有中风史、高血压、糖尿病、血管疾病等,就应长期服用能降低6成中风风险的「抗凝血药」。
心房颤动患者大多合并有多重慢性疾病,因此用药遵嘱顺从性很重要。
特别是传统抗凝血药物禁忌多,虽可有效降低脑中风风险,但使用上仍有诸多不便,容易与许多食物或药物产生交互作用。例如,国人常吃的深色蔬菜、花椰菜、大蒜,以及中老年人常用的葡萄糖胺、银杏、鱼油等保健食品,这些都可能增强或减弱药效,造成出血或是产生血栓的风险发生。
另患者必须定期抽血监测,由医师调整剂量,以确保抗凝血药效及避免出血并发症。同时「阿斯匹林」不够力,使用「传统抗凝血剂」又绑手绑脚,影响患者服药顺从性,所幸新型口服抗凝血剂问世,可大幅提高用药安全性,降低副作用,且健保亦有给付,提供心房颤动患者新选择。
新口服抗凝血剂 1天1次顺从性高
在心房颤动预防脑中风方面,新型口服抗凝血剂出血风险较低,可降低33%颅内出血,及50%致命性出血风险,亦能大幅降低传统治疗上的不便,其作用快速,不需调整剂量、不需定期抽血监测凝血功能,且低药物、食物交互作用,成为新的治疗趋势。
最重要的是,新型口服抗凝血剂能大幅提升患者服药顺从性,尤其心房颤动患者经常合并其他慢性疾病,而慢性疾病患者每多1颗药物,服药顺从性就会变差,换成1天1次新型口服抗凝血药,确实能让患者乖乖吃药。
【医师小叮咛】:
心房颤动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不整疾患,往往心跳不稳、过快又乱,如果未好好用药或自行停药,中风风险大增。面对用药安全,随着年龄增长,或有其他风险因子发生,风险随之提升,此时应考虑换药,更换为抗凝血药,或是更方便、安全的新型口服抗凝血药剂。
该文章《心房颤动任意停药 中风风险高5倍》由网友『●年尐輕誑ぴ』投递本站,如果您觉得该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和站长联系处理!另:该文内容未经本站核实,仅供参考,请读者自行研判!